本篇文章3642字,读完约9分钟
我国工业设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低、市场环境差的问题。建议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设计创新的关键引领作用,加快改善有利于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以设计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鄢国观点
■李燕
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将战略性问题解决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它通过多工作、多学科和多专业的思想和方法的系统集成和横向协调,将知识、技术、信息和创造力转化和整合为产品、设备和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它是引领技术创新的先导,整合利用各种创新成果实现价值创造,是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起点和先导。
工业设计引领着生产要素整合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型转变的关键突破口。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及不足
(1)工业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显著增强了其在中国产业升级中的贡献和主导作用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截至2017年底,中国拥有工业设计部门的企业和专业工业设计公司近14000家,员工超过60万人。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圈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相关省份保持了15%-20%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有1000多个设计和创意园区,包括60多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工业园区。近年来,优秀的设计企业和创新的设计成果不断涌现。海尔、小米、华为、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在海外设立了设计中心,宜昌、郎建、嘉兰图、洛可可等一批专业设计公司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调查表明,工业设计在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100%)、提高产品附加值(92.5%)、促进行业技术升级(88.1%)和提高创新主体专业化程度(86.6%)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工业设计在引导消费者需求和促进企业收入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发展水平低和市场环境差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工业设计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第一,设计创新浅的问题。38.81%的企业认为中国的设计模式仍然是基于模仿和改进。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设计企业,停留在改进,跟进和模仿设计,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入市场。原创设计产品不多,尤其是缺乏能够引领行业乃至世界的设计作品。
第二,现代设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55.2%的企业认为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不强,37.3%的企业认为设计与制造的互动弱,76.1%的企业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当前工业设计中应用不够,31.3%的企业认为工业设计成果交易转化渠道不畅。据调查,许多工业设计仍停留在产品设计阶段,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产品功能和使用创新,以及围绕新材料和先进工艺的综合集成和创新设计;服务能力相对简单,不可能进行低成本原型制作和新产品验证等服务。
第三,现代设计工具高度依赖外国。企业报告称,中国90%以上的工业设计使用国外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很少有国内设计工具可以轻松使用。
第四,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匹配。约50%的企业认为发展过程中最缺乏的条件是人才;其次是资金,占21%;还有共同的技术和政策环境,各占14%。在中国,拥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十几所激增到目前的600多所,毕业生数量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巨大的设计需求却无法满足。主要原因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65.7%);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专业前沿存在差距(44.8%);缺乏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理解(35.8%);设计创新思维能力不足(31.3%);缺乏工业设计的实际工作经验(25.4%)。
第五,良性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大商业环境不健康、不规范,以模仿和简单改进为基础的低水平低价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调查显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侵权处罚不足(70.2%)、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单一(43.3%)、专利申请效率低、周期长(35.8%)、专利申请成本高(20.9%)。目前,外观专利在中国的申请时间为6个月至1年。考虑到市场竞争和时效性,有些产品必须提前投放市场。不排除专利申请未获批准和出现假冒产品的情况。整体知识产权环境不好,保护不到位,也制约了一些国外先进设计成果和设计业务向中国的转移。
(3)发展起步晚、观念滞后、支持保障体系不完善是造成这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是发展阶段和观念的原因。中国大多数工业设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4-10年间有58.3%的工业设计中心成立,20多年间只有5.6%的工业设计中心成立。工业设计机构本身和整个社会对工业设计的创新功能和价值认识不足。总的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制造业国家,还没有完全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大多数企业仍然缺乏设计的概念,整个社会有“设计让位于R&D,而R&D让位于制造业”的趋势。许多企业愿意花很多钱购买设备,但不愿多付一分钱的设计费,这使得单个设计订单的价格更低,利润更低,整个设计行业还处于借鉴和模仿国外设计模式的阶段。
其次,现代工业设计创新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面向知识网络时代,缺乏高度数字化、高度协同化和集成化的设计制造集成系统,现有设计方案知识和数据积累不足,数据库资源支持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服务、原创设计创新转化和应用服务、设计标准和规范服务有待提高和完善。
第三,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环境需要改善。在市场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水平非正常竞争的治理。在税收方面,大多数工业设计企业实行5%的营业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虽然国家对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15%的税率下调优惠政策,但了解这一政策的企业很少,相关认定工作需要落实。在融资方面,工业设计的轻资产性质使其长期面临融资问题,主要依靠自我滚动发展,这使得大多数企业难以做大。
最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主要原因是设计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研究企业反映,学校教学理论性太强,学生对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产品制造等知识缺乏了解,实战能力弱,但只有造型不能称为工业设计。另外,现有的教学体系不能解决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的跨学科储备,以及网络经济背景下的知识更新问题。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工业设计创新支持服务体系
引导全社会树立全面的工业设计观,从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整合整个产业链资源进行创新和价值创造的角度重新认识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工业设计奖励和成果展示制度,支持和奖励原创设计。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和软件的研发,支持集成设计与仿真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绿色设计、再制造产品创新设计、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设计的开发。建立和完善工业设计公共支持平台和知识服务体系,提供设计原型数据库、设计专利数据库、材料科学数据库和艺术资源库等知识服务,促进多领域整合和创新。支持“人人创造”、“众包”、“人人设计”的发展,构建开放的协同设计创新网络。支持发展工业设计专业服务和成果转化机构,搭建工业设计成果交易平台。
(二)优化工业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工业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优化工业设计教学内容,促进设计与材料、技术、制造和服务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将设计与技术、艺术和商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设计逻辑结合和整合创新的能力。支持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将R&D和高端原创项目设计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支持在职培训、知识更新和工业设计师的国际交流。对工业设计人才实行奖励和激励机制。全面开展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拓宽工业设计人才的职业提升渠道,使其获得社会认可。设立政府人才奖励基金,奖励对行业有突出贡献的设计大师和创新人才。
(3)完善工业设计的财税支持体系
研究设立制造设计创新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有影响力的原创设计、工业设计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支持平台和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设计创新项目产业化。完善工业设计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先进技术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政策认定和支持的企业范围。落实R&D和设计费用加、减政策,推动制造企业按规定购买税前扣除的工业设计服务。加强金融支持,将工业设计企业纳入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政策支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工业设计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金融产品,探索面向设计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4)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规范发展
鼓励设计企业和设计人员申请专利和注册版权。提高专利申请和审批效率,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限。适当调整企业突出的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过高,不利于企业对设计创新成果的保护。建立设计知识产权侵权黑名单和信用公示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调解、专业指导等公共服务的设计。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完善工业设计行业标准和规范,探索政府主导、行业组织的设计企业等级评价体系,促进行业自律。
(5)全面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协会、园区、企业层面的合作为主体,深化与欧美、日韩等工业设计领先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建立和完善常态化联系机制,学习和引进国外高水平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推进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合作,加强战略、标准和知识产权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引导工业设计企业国际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或专业设计公司在海外设立工业设计中心,整合全球设计创新资源,形成国际创新设计网络。支持实力雄厚的设计企业积极发展国际设计外包服务,政府部门在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研究主任和研究员)
标题:以工业设计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