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6字,读完约7分钟

魏兴华一生的研究一直试图“理解”经济理论的概念,因此一些同事称他为“经济理论的拾荒者”。对于经济学中的理论争论和学术态度,魏兴华认为应该宽容,用理性说服人。

“唯真”的风骨

■我们的记者李成钢

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名誉一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魏兴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魏兴华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教育家。他长期从事资本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商品经济理论和生产力多因素理论等学术观点在经济学界影响广泛。今年9月29日,魏兴华被授予全国“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虽然因病未能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并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荣誉,但魏兴华说:“我希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之树生根发芽,人民教育事业兴旺发达!”

“唯真”的风骨

2014年3月,魏兴华在中国人民大学怡园的家中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经济记忆专栏的采访。当时魏89岁,腿脚不便,视力严重下降。然而,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位老人在学习上既随和又认真。《经济记忆》应该用整版篇幅介绍魏兴华的学术经历和学术研究成果。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老人特别概述了他的学术观点和成就,一大张纸充满了积极和消极。在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这位老人说话大声,逻辑清晰,思维敏捷。采访结束后,他走在校园里,记者也表达了对同行业同事的深切感受。这真的是“思想者的生活”。

“唯真”的风骨

魏兴华始终坚持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人生格言:“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

中国社会科学就是这样评价的——它始终坚持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即使在“左”倾理论和政策盛行的时候,它也不跟风,不跟风,而是坚持真理。“求真”意味着劳伟的学术品格,而不是权力的仆人或“风论者”。为此,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魏兴华在政治生活和教学科研工作中经历了许多困难。他分散工作,参加“四清”运动,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经历了走“五四”道路的特殊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魏兴华一直被视为“右翼”学者,改革开放后,他被视为“左翼”学者。魏兴华告诉记者:“右派认为我是左派,左派认为我是右派。事实上,我认为我是对的,因为他是左;认为我是左,因为他是对的。”

“唯真”的风骨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很清楚需要说什么和要说什么,但我还是想说实话。学习、做理论、推测和说谎都不是真正的学者。”五年过去了,面试的场景仍然是昨天,平静而坚定的话语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唯真”的风骨

魏兴华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因此,尽管他的许多观点在当时遭到反对,但从长远来看,它们最终被世界所接受,因为它们只是真实和前瞻性的。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教科书在干部和大学里被当作真理来研究。当时的青年教师魏兴华首先对苏联教科书中的三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第一,金钱没有阶级性;第二,抽象劳动不是商品经济的范畴;第三,反对固定资本周转率影响利润率的观点。这三种观点后来被认为是正确的。

“唯真”的风骨

又如,90年代中期,魏兴华指出,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增长和发展问题。他不赞成追求超高速。他认为,片面追求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许多弊端,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这不利于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经济比例关系的合理化。要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效益的快速增长模式”,而不是以高增长率为首要政策目标。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观盛行时,魏兴华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西方右翼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不应将其视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他一贯主张分配领域的效率与公平并重,实现二者的统一和结合。“生产强调效率,分配强调公平”。

“唯真”的风骨

魏兴华1925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山文村。他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为了“改变学校的风格”,魏兴华的父亲在他6岁的时候送他上小学。不久,我父亲把魏兴华送到了离村子30英里的东野镇托阳中学。“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了东野镇。魏兴华被迫辍学,回到村里当农民,但学习和上学的想法暂时没有解决。后来,魏兴华在东野镇吉胜恒药店当小伙计。他不是一个正式的店员,而是一个临时杂工。他只提供免费的饭菜,为店主做饭,带茶壶,倒夜壶,有时还帮忙卖药丸。

“唯真”的风骨

由于渴望学习,魏兴华于1942年考入东野镇一所中学的补习班。当时,日本侵略军驻扎在东野镇,他被招入辅导班。魏兴华将小学老师给他的官名“魏显贵”改为“魏兴华”,以显示他抗日救国、振兴中华的决心。由于不想被奴役,魏兴华离开了辅导班,通过了日本的封锁,来到了山西省西部的息县,考入了金山中学。这所学校的校长是赵宗福,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情报战线的先驱和教育家。受其影响,卫兴华接触了进步文艺书籍和社会科学书籍,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金山中学迁回太原,魏兴华当选学生会主席,加入进步社会“掷枪社”。

“唯真”的风骨

1948年11月,魏兴华进入华北大学学习。解放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魏兴华调到大学经济系。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苏联专家想培养研究生。魏兴华当选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名研究生。1952年,魏兴华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67年。

“唯真”的风骨

魏兴华一生的研究一直试图“理解”经济理论的概念,因此一些同事称他为“经济理论的拾荒者”。对于经济学中的理论争论和学术态度,魏兴华认为应该宽容,用理性说服人。他不赞成改革开放前“骂”西方经济学,改革开放后“低头”西方经济学。在他看来,当代西方经济学不是过去的原教旨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再是马克思通过一百多年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所看到的资本主义,而是在理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许多理论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吸收的。同时,我们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来排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排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许多人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有许多人曲解了西方经济学”。魏兴华认为,学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学好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判断是非,才能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的是非。

“唯真”的风骨

“经济学和理论的发展不怕对抗。经济要创新发展,不要搞派系斗争,互相破坏。不要无理纠缠,把事实和理由,说服人们。”魏兴华一生追求的是“求真”,而不是“求风”,并以此作为教书育人的座右铭。他获得了“人民教育家”的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国家对劳伟学术诚信的最高褒奖。

“唯真”的风骨

现在劳伟离开了我们,经济理论家和教育学家失去了一位既善良又优秀的前任。

标题:“唯真”的风骨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