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5字,读完约5分钟

胡金波向陈德亮发出了聘书 南京大学于图12月5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了陈德亮院士南京大学名誉教授的授予仪式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授予陈德亮院士名誉教授聘书 陈德亮1961年出生于泰州市,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89年开始在德国迈因斯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向诺奖获得者paul crutzen教授学习,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 陈德亮现在是瑞典哥德堡大学奥古斯特罗斯讲座教授和瑞典皇家科学院地系主任 他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士、欧洲科学和艺术学院士、哥德堡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士、快速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科学和文学院外籍院士、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2月7日,陈德亮院士在接受澎湃情报( thepaper )采访时表示,这次回国取得南京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最大的心情是“感动”。 至今获得很多奖也有很多荣誉,但这种荣誉是母校给的,对他来说特别不同 “我的本科是南京大学,这就像回家一样,母亲通常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看到很多缺点,看孩子的成绩通常不容易。 这次南京大学授予我名誉教授。 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是很高的荣誉,是对我的同意,同时这个同意是母校给的,意义更不同。 ”陈德亮说 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倡和实践者陈德亮院士是国际知名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倡和实践者,在地区气候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气候动力学及气候变化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十年来,他主办和参加了20多个重大的国际国内科学研究项目,培养了20多名博士研究生和许多博士后,在世界科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陈德亮院士讲授的是物理气象学 陈德亮简单介绍说,这门学科是研究大气状况,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为了研究地球系统如何发挥作用,气候变化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实现世界可持续快速发展,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计划下一步的行动,从而影响政策的制定,最终产生温室气体 陈德亮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六次判断报告的第二稿正在审查中,从发表的第五次判断报告中可以看出,对气候变化的用语更强,包括物理气象学研究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在其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icsu第一位中国人执行主席2009-年,陈德亮院士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 icsu )执行主席,是国科联1931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位中国人执行主席 迄今为止,中国科学家进入国际科学研究事业担任领导职务,但很少见到 陈德亮在icsu执行主席期间,推动了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 irdr ipo )在北京的设立。 这也是icsu第一次在亚洲设置这样的大型科学计划国际办公室 他还制定了全球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远景计划,带领icsu启动了10年的大规模国际科学研究计划“未来地球”。 另外,在城市健康和福利方面,陈德亮也推进了大型国际计划 国际科学理事会在年9月的全体大会上正式设立了“城市健康和福利计划”,最终将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厦门 这些项目办公室在中国成立,为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 关于这些贡献,陈德亮谦虚地说。 “当时中国的国力和中国科学家的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上正好有这方面的诉求,我正好认识优秀的中国科学家,理解他们的能力,所以这些都是机缘巧合。 陈德亮期待中国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能为世界可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从2002年到2008年担任国家气候中心科学主任8年,特别关注中国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我觉得中国的气象事业在气象观测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气象服务能力上都有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气象服务的诉求的增加,气象事业迅速发展进入了高速公路 “说最典型的例子,以前一个城市有一个气象站,现在光北京就有几十个气象站,深圳越来越多,气象站达一百个,地面观测的密度大幅度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前必须在地面上建设观测站观测气象新闻,现在可以用卫星观看,而且精度越来越高。 “陈德亮这次回南京大学,看到南大在做飞艇观测实验,在大飞艇下面搭载了200公斤以上重量的先进空气污染探测器。 陈德亮感慨万千,在他本科学习期间,气象观测必须放置观测气球,用两个望远镜观测气球的位置进行计算,不小心丢了气球 现在气象观测手段的一些变化和他当时读书的时候完全不同 每次回到中国,陈德亮都能感觉到中国的科研能力在增强,在科研投入方面,硬件、软件、科研经费都有很大改善。 他说中国期待着世界可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前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席陈德亮院士回国受聘南大名誉教授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4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