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39字,读完约10分钟
中国有这样一个省。
地球上的第一只鸟从这里飞翔,世界上的第一朵花在这里绽放,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
这片土地有两个光荣的称号——“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的长子”。
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徽诞生在辽宁。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大项目中有24个在这里开工,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量和60%的钢材都在这里生产。新中国工业史上的1000多项“第一”,如中国的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和第一艘航空母舰,都诞生在这里。
它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设备,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经历了“成长的阵痛”。
现在,辽宁经济已经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2019年第一季度,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5486.2亿元,同比增长6.1%。这是17个季度以来,辽宁经济首次恢复6%以上的增长速度,标志着辽宁的振兴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辽宁省委书记陈秋发说。
如果你来到这片土地,环顾四周,你会看到无数的工厂、广阔的港口、复杂而先进的重型机械……完善的工业体系、发达的生产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无尽的动力。
如果我们想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片土地,那就是力量,它积累了移山填海的力量。这支力量是我们国家的力量,是我们独立、自立、建设和发展的支撑和后盾,为我们在世界上屹立不倒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信心。
沈阳-
第一个国徽诞生的地方
1950年国庆前夕,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前身)第十九铸造车间的班组长焦百顺、裴清江接到了铸造新中国第一个国徽的重要任务。
早在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新CPPCC筹备委员会就开始征集国徽设计方案。直到1950年6月,梁思成的设计方案终于在广泛吸收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下来。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方案。
国徽设计确定后,由于时间限制,在国庆一周年之际临时制作了一个木制国徽。然而,木制的国徽在暴露在风和太阳下后很容易变形和开裂,因此有必要铸造金属国徽来代替它。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被誉为“东方鲁尔”,沈阳的第一家机械厂在铸造技术上闻名全国。因此,铸造新中国第一个金属国徽的重任光荣地落在了沈阳第一机械厂的肩上。
当时物质条件艰苦,制造工具匮乏,很难铸造出直径2米、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的国徽。在铸造国徽的日子里,焦百顺和他的伙伴们几乎每天都要通宵工作,沈阳第一机械厂的铸造车间常常灯火通明,整夜挤满了人。为了节省时间和努力工作,许多工人在工厂车间吃饭和生活。当他们饿的时候,他们吃干粮,吃泡菜。当他们困的时候,他们会穿着衣服睡在车间里。
经过努力,1951年4月,沈阳第一机械厂工人终于提前20天完成了铸造67枚金属国徽的任务,其中直径2米的大国徽在五一劳动节之前就挂在了天安(港股0028)的大门上。今天,这个已经悬挂了60多年的国徽,尽管风雨交加,仍然闪闪发光。60年来,辽宁工人对国家的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被后人继承和发扬。
然而,由于经济机制不活跃和产业结构老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经过全面振兴和全面振兴,沈阳现已拥有先进的工业生产系统,不仅可以轻松铸造高质量的工业产品,还可以生产智能机器人。
7月23日,记者带着中外媒体采访团“开放合作看辽宁”参观了位于沈阳的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新”)。宋新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提供全智能产品和服务的高科技上市企业。它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十大龙头企业和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在采访现场,宋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智能平台机器人“乐嘉”,它可以通过采集云互联网信息进行人机交互对话。只要你叫它的名字“乐嘉”,它就会来找你回应你的呼唤。
"乐嘉·乐嘉,你会算术吗?"我们的记者问。
“我只会做简单的算术题,比如1+1等于2,3+5等于8,别笑话我。”
可爱而机智的回答吸引了面试官们纷纷大笑。
像这个机器人一样,宋新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并投放市场。此外,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领导者,宋新创造了100多项行业第一。成功开发了工业机器人、合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五大系列数百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00多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宋新已经实现了“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高级操作过程,过去只能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现象已经逐渐变成了现实。
从克服困难、铸造国徽到拥有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工厂,辽宁工人追求卓越、开拓进取的精神60多年来没有改变。多亏了辽宁几代工人的努力,中国的制造业由弱变强,逐渐领先世界。
抚顺-
雷锋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辽宁省抚顺市王华区雷锋路有一个纪念馆。
与那些庄严的纪念堂不同,在这个纪念堂前,老人在门前休息,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年轻的母亲指着广场中央年轻士兵的雕像,向她的孩子们讲述他的故事。
这是雷锋纪念馆。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士兵,也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以他的名字命名,对后代影响最大。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向雷锋学习是一个永恒的时代主题。无论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还是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无论是敬业、爱、专、出类拔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还是勤奋、勤俭的创业精神……无论社会如何变迁,雷锋精神的“核心”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褪色,永远闪亮。
7月23日,我们的记者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学习采访雷锋同志。在现场,有几个非常有趣的细节。
朝鲜中央通讯社驻北京特约记者金铁真站在雷锋学习的照片下,认真地做着笔记。他告诉记者:“在朝鲜,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学习了关于雷锋的课文,知道了雷锋的先进事迹。我们也看过关于雷锋的电影,他助人为乐、报效祖国的事迹让我们钦佩和感动。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雷锋的话:“做一个群众的小学生,做一个人民的军人。”
展厅里有一面留言墙,上面写着“雷锋叔叔,我想告诉你”。墙上贴满了小贴纸,人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对雷锋的钦佩和喜爱。其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是雷锋小学一个叫金的孩子写的。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雷锋叔叔,你好。既然我是雷锋小学的学生,我就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向你学习做事情做好事,向你学习做人做好人。我将在未来发扬你们的精神,与我心中的其他人一起,在我心中集体,在我心中祖国!我不会忘记,我们是雷锋精神的传人!”
访问期间,一名印度记者停下来,在一幅油画前观看,这幅油画是雷锋在雨夜送奶奶回家的,他从未离开过。展览结束时,他在展厅的留言簿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被雷锋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想他为世界上的‘老、中、青’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大连-
制造世界级的工业产品
咆哮的设备,炽热的空气体,汗流浃背的工人,宏伟的工厂,这是记者7月25日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生产车间看到的。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工业一直是辽宁的看家本领。就大连重工而言,该企业主要为冶金、矿业、港口、造船、能源、航海、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提供主要技术装备。具有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制造、总装和装运、安装调试和主要技术设备总承包的能力。散装装卸机械、冶金机械、起重机械和港口机械四大传统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70%。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金属配件的大小相当于一辆公共汽车。"这是世界上22000标准箱集装箱船的最大曲轴."大连重工曲轴公司总经理助理薄海涛告诉记者:“巨型船舶曲轴一直是中国重工业生产的技术瓶颈,我们只能依靠进口。一些能够生产曲轴的国家不愿意向我出售技术。如果我们不能生产曲轴,我们只能购买他们的整艘船,这将使他们更有利可图。后来,我们决定努力工作,独立发展。”
大连重工生产的这款曲轴,使大连重工曲轴公司在与韩国等国同行业企业的试制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了“世界第一”。这是大连重工曲轴公司首次在超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曲轴制造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填补了世界空空白,标志着大连重工曲轴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拥有此类超大型曲轴生产能力的公司。
在汽车制造领域,大连的发展也是引人注目的。
7月26日下午,记者跟随采访组来到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干净明亮的车间、有序的工作流程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
"生产一辆整车需要多长时间?"我们的记者问。
"从配件到整辆车只需不到5分钟。"东风日产评论员李伟告诉我们。车间由发动机分装配线、地面滑板输送线、轮胎自动装配机器人和商用离线实车展示四部分组成。在轮胎组装机器人领域,记者注意到这里已经实现了完全无人操作。
“这两款自动轮胎组装机器人是东风日产的第一款。最终装配过程的自动装配技术在这两个机器人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通过三维视觉系统,自动机器人可以完全实现螺栓和座椅的自动抓取。它可以实现轮胎和螺栓的自动对准和安装,并记录扭矩值以将数据存储在系统中。”李伟告诉记者,“他们的自动化操作流程是:先抓取自动分拣的五颗坚果,然后抓取分拣好的轮胎。通过三维视觉系统,轮胎螺栓孔与制动盘上的螺栓精确对准,机器人上的自动拧紧机自动拧紧螺栓并记录扭矩值。机器人的动作与滑板的运输和箕斗的运动完美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时间。目前,螺栓紧固时间从原来的14秒钟缩短到8秒钟,并有了进一步优化的空空间。”
李伟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工业产品。”“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将继续努力。”
标题:东北振兴的辽宁故事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