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01字,读完约12分钟

鲁尔,德国的“老工业基地”。

它曾是德国的核心工业区,深埋地下的黑金滋养了数百万燃烧的生命。

它沐浴在战争之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为德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武器保障。

让人感触颇深的是,这就像一个老人从壮年走向了精疲力尽,工业的辉煌景象终于失去了时间。

如今,它正面临着切断旧工业经济的痛苦,积极地试图寻找重生之路,并在转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它也面临着民生方面的困难。

鲁尔给中国东北带来了什么警告?

1.鲁尔的崛起:欧洲工业的心脏

鲁尔区以莱茵河支流鲁尔河的曲流而得名,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的1.3%。鲁尔区最初以农业为生,在德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我没想到有一天丰富的地下煤炭资源会把它推上“开悬”之路。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鲁尔区煤炭储量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可采储量约为220亿吨,占德国可采储量的90%。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自19世纪上半叶以来,鲁尔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

源源不断的储量和产量似乎是取之不尽的。莱茵河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便捷的航运使鲁尔区得以迅猛发展。

到19世纪中叶,鲁尔区贡献了德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60%的钢铁和35%的炼油产能,并集中了全国钢铁产能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和军事工业都位居全国第一。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鲁尔区辉煌时期传统产业分布图)

由于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欧洲国家的移民开始涌向鲁尔区定居,他们的人口从1850年的40万增加到1925年的380万。

随着鲁尔区的繁荣和人口的密集涌入,这里出现了欧洲最古老的城市群,诞生了多特蒙德、波鸿、埃森、杜伊斯堡等著名的工业城市。

在强大的煤炭和钢铁工业的支持下,鲁尔区发展了12个城市、12000个工厂和600多个矿区,地下交通线路总长6800公里。

(蒂森·麦德里希钢铁厂1954年的航拍照片)

城市、人口和矿业的相互作用在鲁尔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有机体”。鲁尔区很快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工业中心,并被称为欧洲的工业中心。

2.鲁尔区的衰落:黄金时代的终结

光辉不是永恒的,燃烧的煤将会熄灭。

鲁尔用黑煤创造了它的黄金时代,但由于战争,它陷入了黑暗的时刻。这场战争已经成为对鲁尔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的诱因。

鲁尔区作为德国经济和军事发展的命脉,也是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保障。

二战期间,鲁尔扮演了德国兵工厂的角色,并最终成为战争对手的主要轰炸目标。

从1940年到1944年,鲁尔区30%的工厂被炸毁。1943年,德国最重要的工业企业之一——美第奇工厂,一半以上的设备被空袭击摧毁。

1945年,鲁尔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多特蒙德遭到1108架飞机和4800多吨炸弹的轰炸,这是二战期间最悲惨的轰炸行动。

(1943年3月,英国皇家空军组建了617飞行中队,配备了19架兰卡斯特轰炸机,专门执行轰炸鲁尔区的任务。鲁尔区的三座大坝遭到毁灭性轰炸,4亿吨洪水从断裂的大坝上倾泻而下,200家军事工厂立即被洪水吞没,下游地区有3万多名平民伤亡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20世纪50年代末,战争的隐痛还在喉咙里,更残酷的现实出乎意料地到来了。内伤未愈,前狼后虎开始抢占市场,鲁尔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一方面,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疯狂开采,鲁尔区地下煤矿的平均深度达到了650米。随着高开采成本,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来自美国和东欧的廉价煤炭逐渐占领了国际市场。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另一方面,石油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工业对煤炭的需求直线下降,导致鲁尔区许多煤矿关闭,相关工作岗位数量急剧减少。

更糟糕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日本和其他国家迅速以高质量和低价格占领了世界钢铁市场。全球市场低价钢材供应增加,德国钢铁行业陷入危机,鲁尔区的钢铁也失去了竞争力。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不怕风雨,只怕潮汐。

随着煤炭开采难度的增加,煤炭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以及来自海外市场的竞争,鲁尔区的核心产业急剧萎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鲁尔区开始滑向深渊,大量煤矿和钢铁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到20世纪90年代,鲁尔区大约三分之二的煤炭、钢铁和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不得不被裁撤。2018年12月21日,最后一个黑煤矿被关闭,这标志着鲁尔区重工业时代的彻底结束。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在鲁尔工业区最后一个煤矿的关闭仪式上,许多人放声大哭)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鲁尔区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这并不算短。然而,对于生活在鲁尔区世代依赖重工业的工人家庭来说,他们将面临失业和被解雇,这将持续很长时间。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3.强壮的男人们忧心忡忡,探索着转变之路

鲁尔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区,自19世纪初以来就肩负着工业发展的使命,为国家提供了需求,为德国创造了持久稳定的经济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修建了高高的柏林墙。鲁尔区作为西德的核心产业体系,全面推动了西德的经济发展,为西德的经济复苏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到21世纪初,鲁尔区已经从繁荣走向衰落,两个多世纪的兴衰历史依然历历在目。过去的地位和尊严加强了鲁尔转型的突破,成为振兴和重生的动力。

德国政府也愿意为鲁尔区的发展和复兴做出巨大努力。

20世纪50年代末,鲁尔区的传统产业出现疲软迹象,德国政府开始考虑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型。

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政府成立了鲁尔发展委员会,颁布了鲁尔发展纲要,并为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前瞻性计划。

1979年,政府颁布了《鲁尔行动计划》,该计划进一步计划改善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同时,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发展新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鲁尔区结构政策计划)

鲁尔区留下的巨大老工业量,对于产业结构转型来说,不是一个容易的成就。

这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布满碳墨的多刺图片。

如何描绘一幅美丽宜人的城市更新图景,不仅考验着政府和相关参与机构的决心和智慧,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德国政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首先对传统老矿区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对衰退的煤矿企业进行了关停、兼并和转移。经过近30年的整顿,鲁尔区的煤矿数量从1957年的140个减少到7个,钢铁厂的数量从26个减少到4个。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历史可能会消除一些旧东西,但如果过去的残余得到有效利用,它们仍然可以以一些巧妙的方式重生。

鲁尔区对废弃工业的巧妙处理在于将一些大型老工业园区成功改造成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如今,有一条400公里长的成熟旅游路线,贯穿鲁尔区。从杜伊斯堡到哈姆和哈根,沿途有54个工业区,每个工业区都有自己的改造特色,不仅是休闲、文化和娱乐的好去处,也是鲁尔区辉煌历史的见证。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一些建筑被改造成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分散在15个城市的20个博物馆中,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鲁尔艺术博物馆群,其中福光博物馆每年有近80万游客。

许多老矿区已被改造成旅游、文化和休闲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曾经是一个工业废弃地,以前的储气罐已经变成了欧洲最大的人工潜水中心。一些场馆被规划为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如戏剧、音乐、绘画、舞蹈和表演。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埃森海关联盟煤矿已成为德国著名的工业旅游景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红点设计博物馆也在这里。

鲁尔每年接待300多万游客,其中80%是工业旅游。

4.让天空空蔚蓝,打出宜居牌

在描绘鲁尔区新蓝图的过程中,除了对这些老工业区进行巧妙的改造设计之外,对创造宜居环境这一痛点的解决方案也大加赞赏。

早在1961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四任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就提出了“让鲁尔区的天空变成蓝色空”的竞选口号,用一句话捅了鲁尔区人民的痛处。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曾经,鲁尔区的环境很难面对。矿区排放的污水使这条河变脏了。当衣服从太阳下晒一天回来时,会被灰尘覆盖,植物会被厚厚的灰尘覆盖。

当时,鲁尔区滞留着60万吨二氧化碳、硫磺等有害气体。然而,为了经济发展,人们只能对恶劣的生活环境视而不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的污染已经消失了。转型中的鲁尔区为改善环境、打好宜居牌做出了巨大努力。

政府投资50亿马克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绿色革命”计划,正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土地被改造成自然景观带和有益的农业用地,塌陷的矿井被改造成环湖景观带。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这场声势浩大的环保之战也催生了环保企业在鲁尔区扎根,并形成了第一批落户该地区的新兴产业集群。

如今,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拥有1600多家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

创造宜居环境是产业结构转型的前提,鲁尔区已建成大量风景工业园区。

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高科技或服务型企业落户,并吸引了大量新兴产业的从业者和定居者。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的波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和信息安全产业;杜伊斯堡大力发展it产业,吸引了100多家中国企业落户并实现数字化转型。

为了成功实现从鲁尔区向新兴产业的转型,人才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德国联邦政府早在1962年就在波鸿建立了鲁尔大学,并相继建立了多特蒙德理工大学、埃森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一系列高等学府。

这些大学为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的科研高地奠定了人才基础,并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过程中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

打造工业旅游、休闲娱乐之都,建设风景优美的宜居环境,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建设高等院校培养人才...鲁尔区的转型之路是多管齐下、环环相扣的,而且总是相互呼应。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5.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鲁尔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深厚,与东北老工业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以上可以看出,鲁尔区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给东北老工业区带来了重要启示:

区域产业转型仅靠区域是不可行的。它需要国家战略的支持,并在国家经济版图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经过50多年的改革,鲁尔区的成功转型得到了世界的赞誉,但在光环的背后,却往往伴随着阴影。

巨大的旧工业建筑倒塌了,旧的工厂建筑可以重新设计和更新。然而,下岗职工下岗后如何进行改革是一个没有时间去解决的难题。

据估计,鲁尔区的煤矿在近30年里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大大超过了联邦平均水平。

截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煤炭行业的就业人数已降至约7万人,钢铁行业的就业人数已降至4万多人。失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鲁尔区的转型过程中,新的工作岗位必须从零开始,工作内容与过去完全不同。许多下岗矿工无法适应,选择无休止地失业,这直接导致了穷人的出现。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如今,鲁尔区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高科技产业。

这些是老工业中下岗工人力所不及的)

根据贝塔斯曼基金会的最新研究结果,从2007年到2016年,鲁尔区13个地方的贫困人口总数超过10万。

2016年,鲁尔区的盖尔森基兴和杜伊斯堡等城市约25%的贫困人口仍依赖德国的失业援助和其他社会福利援助,这使它们成为德国失业率和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鲁尔区已经成为德国公民福利最受打击的地区。为了让失业工人重返劳动力市场,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他们。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长期向失业者和贫困家庭支付相当数量的救济资金。2016年,鲁尔区Gelsenkirchen等城市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依靠hartz iv或其他社会援助生活,这也导致政府财政债务居高不下。

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埃森已经接收了22000名下岗难民,是德国失业率第九高的城市,总债务为32亿欧元。

如何扭转失业人员成为救济无底洞的局面,减轻经济救济负担,是目前鲁尔区的一场硬仗。

世界的大趋势是强大的。区域产业转型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命题。鲁尔区的民生问题提醒我们要关注工业和企业背后的个人命运。

转型越彻底,我们就越应该提前计划,为那些失去工作的人提供保护,避免造成更高的失业率和贫困人口。

因为转型不是让经济数据看起来更好,而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标题:德国老工业基地艰难重生 中国东北能得到什么警示?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