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95字,读完约8分钟
在现行标准下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并不意味着贫困已经完全消除,但贫困仍将以相对形式存在。我们要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入手,抓重点、补不足、补薄弱环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贫困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改善民生,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智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4)
■张至乐申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一场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硬仗是极其重要的。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准确肯定了消除贫困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对下一阶段消除贫困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确保消除贫困的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力量打好消除贫困的歼灭战, 把政策和资金重点放在“三区三州”等深贫困地区,实施工业扶贫和搬迁扶贫措施,严格抽走贫困人口,巩固扶贫成果。 有必要建立一个机制,及时监测和帮助返回的穷人和新出现的穷人。
与深度贫困作斗争是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重要保证
尽管贫困地区取得了巨大的决定性进展和成就,但“三区三州”贫困人口数量从2018年的172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4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8.2%下降到2%,平均下降率比西部地区高3.6个百分点。但是,从建卡数据可以看出,到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有一半以上在深贫困地区,无上限贫困县基本集中在深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在2020年,深度贫困仍然是重中之重,困难中的困难,困难中的艰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集中力量打一场消灭极端贫困的战争”。这场歼灭战面临时间紧迫和任务繁重的挑战。要明确目标,集中力量,突破每一项,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克服深度贫困的主体、目标、任务和步骤,把我们的努力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现有贫困大多集中在深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鉴于赤贫地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区域角度看,有必要进一步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从贫困人口的角度来看,解决“两个保证、三个保证”的一些突出问题,防止出现盲点和死角,十分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政策和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层次贫困地区倾斜,要求2020年扶贫工作继续保持坚定的力度和合力,保持力度和方向不变。充分发挥农村帮扶、定点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东西部扶贫合作等扶贫方式的积极作用,整合鼓励优势帮扶主体精英出兵。扶贫资金、项目和措施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贫困地区,并采取非常策略和措施,逐一解决深贫困问题,确保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和水平
从扶贫的规律来看,扶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扶贫后,低收入农民可能由于主客观原因再次陷入贫困,甚至陷入“贫困陷阱”的恶性循环。动态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家庭极易陷入贫困,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很差。减贫关键时期的成就是在非常政策的支持和投入基础上取得的。贫困人口的贫困脆弱性仍然较高,独立脱贫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如果立即停止扶贫政策的所有支持和投入,贫困人口将有重新陷入贫困的危险。此外,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小,剩余的未脱贫农民脱贫的原因更加复杂,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返贫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让扶贫成果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扶贫成果需要巩固、扩大和提升。通过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可以有效提高农村人口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贫困脆弱性,实现收入增长和发展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为此,我们要:一是着力巩固扶贫成果,高质量完成扶贫任务。为了确保到2020年中国所有农村贫困人口都能按照现行标准脱贫,我们必须把提高扶贫质量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全力解决“两个保证、三个保证”的突出问题。从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全国有520多万人没有解决“两保三保”问题。目前已解决500万人,仍有一些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在2020年,有必要全面调查和纠正影响扶贫的突出问题,以保持基本的民生和底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禁止穷人进入海关。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影响质量,更不能随意提高标准,盲目攀比,以免陷入“福利陷阱”,造成“悬崖效应”,防止后遗症。同时,国务院扶贫办部署,到2020年,将继续开展监督检查,加强问题解决,对西部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省份进行常态化监督,对所有贫困县开展扶贫普查,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和水平,确保扶贫成果经受住历史考验,得到国际认可和人民满意。
第二,统筹各项救助措施,促进贫困地区持续稳定发展。由于近年来实施了精确的减贫战略,穷人通过生产发展、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发展和社会保障等综合措施实现了精确的减贫。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落实相关扶贫措施,确保2020年反贫困斗争顺利进行。一是大力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创新产业扶贫方式,重点支持带动能力强、扶贫效果好、发展潜力大的地方扶贫产业,激活贫困地区生产要素和人才要素,促进产业和就业融合,稳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截至目前,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基本完成。其次,要着力解决异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援助工作,建立健全后续援助账户,重点准确支持搬迁贫困家庭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转移,采取多种援助措施,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第二,积极构建绿色扶贫机制,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优势资源,留住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赚钱。第三,加快构建“脱贫”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按照“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研究制定标本兼治的稳定脱贫机制,确保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建立准确的早期预警监测和援助机制,防止再次陷入贫困
根据目前对返贫的监测和预警数据,主要有两类“高风险群体”,即返贫风险较高的人群。首先,在已摆脱贫困的93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左右摇摆。这可能是由于灾害、疾病、工业和市场;第二,接近国家贫困线的边缘人口中有近300万人面临贫困风险。另外,根据我们调查数据后的返贫概率分析结论,在贫困家庭中,人均收入在3500-5000元的家庭是返贫风险和返贫概率最高的群体。根据三个出口县的数据,2168户贫困家庭中有601户(28%)的收入在3500至5000元之间。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一群体的收入结构中,转移收入所占比例较高,而工资收入所占比例较低。数据显示,转移收入超过50%的家庭有239户,约占40%,工资收入低于30%的家庭有372户,占62%。如果2020年后转移收入减少,这部分农民重返贫困的风险最大。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都作出了部署和部署,提出要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对返贫和新兴贫困人口给予及时救助。在保证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的同时,要建立准确的预防贫困预警、监测和救助机制,有效防范扶贫工作中的风险点。
在现行标准下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并不意味着贫困已经完全消除,但贫困仍将以相对形式存在。要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入手,抓重点、补不足、补薄弱环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贫困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寻求更多的民生利益和民生忧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教育青年、学习教育青年、工作报酬、医疗保健、老年人安全感、生活和赡养弱者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取得了人民公认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扶贫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个准确的预警、监测和援助机制,防止重新陷入贫困,是很好地巩固扶贫成果的关键。可以肯定地说,能否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和援助机制以防止重新陷入贫困,以及监测、预警和援助机制防止重新陷入贫困的有效性和水平决定了今后建立相对贫困长期机制的速度和水平。建立监测、预警和援助机制以防止重新陷入贫困的及时性决定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期机制的及时性。防止贫困回归的监测、预警和援助机制越巩固,扶贫成果越巩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就越不困难,建立解决相对贫困并与农村振兴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就越不困难,整合就能顺利推进,为整合提供基本保障,与农村振兴的有效整合就足够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题: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