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3字,读完约3分钟
“颤音知识”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科学交流方式。2019年10月26日,由中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26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字节跳动副总裁张宇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了题为“短视频时代的科学传播”的演讲。张宇表示,在“斗知识计划”的推动下,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8000多名科普创作者和1万多名颤音爱好者,发布了近166万个科普短片,累计播放量超过2389亿次。
张宇,字节跳动副总裁
张宇指出,科学技术不仅是科学传播的内容和对象,也是科学传播的动力。短视频时代的科学传播具有即时性、人格化、大众化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从功能价值的角度来看,短片形式的科学传播具有激发兴趣、产生共鸣、激发参与、鼓励人们探索和接触更多知识、促进知识的回归和拓展、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推动科学传播进入“民族时代”等功能。张宇表示,颤音将继续为科学传播提供更好的创作和传播土壤,并有助于促进科普生态的繁荣和发展。
今年1月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学报》与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知识包容性研究报告——短片与知识传播》。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泛知识性短片中,科普内容的视频播放量、好评量和作者粉丝数都远远高于站内平均水平。
为了号召权威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通过短片传播科学精神,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科学通讯处、中国科协科学部、《中国科学报》和中国科技馆联合推出了“斗知识计划”1.0,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有13名院士和52名知名专家加入了“振动科学咨询组”,为平台科普创作提供指导;共有99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加了“斗视频科学知识竞赛”,累计播出量达5亿部投稿作品。
今年9月,中国科学研究院和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了“斗知识计划”2.0,并公布了“颤音知识创造者服务计划”。计划通过“魔兽科学短片教育计划”、颤音收藏新功能和“颤音知识创造者手册”建立一个系统的短片知识框架,通过平台的运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创造者积极参与,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内容。
借助“斗知识计划”1.0和2.0,颤音平台上涌现出一大批科普内容创作者,包括“中国科普”、“中国科学院之声”等权威机构;它还包括一些专业研究人员,如北京交通大学物理教师陈正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陈睿博士;以及“人类天文台”、“大开眼界者”等热爱科普的知识专家。
“科学普及有助于更多的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短片也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张宇在分享中特别提到了一个例子。内蒙古牧民从颤音学习到水位传感器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草原羊群连续饮水的问题,而且每年节省了近10万元的油钱和人力。
张宇说,颤音希望更多的科普工作者能够加入到科学传播中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与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承相关的文化脉搏,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充满活力的知识传播平台,共同推动科学传播的“民族时代”。
标题:字节跳动张羽:短视频助推科学传播走向“全民时代”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