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5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8日电(记者梁牧)9月17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带着“走出贫困,为地方努力奋斗”的采访团来到甘南州泸曲,看望正在离线访问的甘肃。
鲁曲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洮河”。洮河发源于泸州西南部的岱扶桑草原及其支流李家如山,流经泸州县城。这条河灌溉了山里的一片绿色草地。
从泸曲县出发,沿国道行驶约一个半小时,到达郎木寺镇渤海村。一路上,除了唯一路过的村庄,沿途两边的风景总是群山和无尽的草原。事实上,它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
就在眼前,很远,是渤海村的真实写照。透过窗户,你已经可以看到山脚下轮廓清晰的村庄,但在崎岖蜿蜒的道路上行驶,似乎根本无法到达。前一天刚下过雨,牧场之间的小路泥泞不堪,但看上去还是干净的。这就是西藏草原的独特魅力。
图为渤海村的环境。梁木照片
渤海村入口处有一个小建筑工地,用来建造渤海村的文化广场,几个工人正在施工。罗赞功的母亲在这里工作。
罗赞功去了去年搬到这个村子的一个六口之家。过去,他们一家过着典型的游牧生活:蒙古包里住着牛羊,靠水和草为生。谈到他家只投资了1万元的新房子,罗赞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这里好多了!”
图为罗赞红走出新房。梁木照片
图为罗赞红去他家。梁木照片
目前,渤海村共有291户居民,其中117户是已建卡的拆迁户,其中59户曾经是罗赞公这样的无家可归者。
畜牧业是渤海村的支柱产业。罗赞公去他家养了50头牦牛和50只羊,平均年收入约为8000元。住在新房子里的罗赞功走了。在政府畜牧支柱产业支持的2.5万元牛羊的帮助下,他在2015年成功脱帽脱贫,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去渤海村的路上,加海镇的加秀村开发了一幅除了畜牧业以外的“草原+藏族文化”的旅游地图。
图为嘎秀村门楼。梁木照片
经过嘎秀村外,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独特的藏式门楼和整洁的道路广场向游客展示了这里的欢迎。
图为沿嘎秀村公路的藏族民居。梁木照片
目前,嘎秀村有67个牧民家庭,108个孙银滩帐篷城由帐篷组成。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
葛·里扎西经营着一个拥有7张床的田园家庭。平日里,葛瑞兹和他的妻子经营着这个家庭的田园音乐,而他的儿子和儿媳管理着100多头牦牛和牧场上1000多英亩的牧场。
图为葛日扎西经营的畜牧业和家庭音乐之床。一张床卖50元一晚。梁木照片
图中是格里扎西牧屋的中间部分。梁木照片
图中显示的是格里扎希田园风格的房子里的家具。梁木照片
在嘎秀村,牛羊少的人可以卖掉他们的牛羊,集中精力发展旅游业。草地租给了有许多牛羊和畜牧业的村民。接待游客的畜牧动物主人家里没有足够的牛奶、酸奶和牛肉,也可以从牛羊主人那里购买。家庭相互联系,相互帮助,几乎每个家庭都参与旅游管理。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6700元增加到2017年的9192元。2018年,嘎秀村使全村脱贫。
从没有固定住处的游牧生活到“环境革命”的标杆村和生态文明的小康村,从简单的畜牧业到完全不同的现代旅游业,葛日扎西从未忘记这一巨大变化给他带来的收获。到目前为止,当他在2017年开始经营田园音乐的时候,他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获得了近1万元的“传奇”体验。
多年来,鹿曲草原游牧文化与藏族文化的融合程度一直很低,但也有发展潜力。随着与贫困作斗争的号角,各级政府的规划和支持,以及活着的人们的不懈努力,这个地方已经逐渐告别了贫困的过去,拥抱了充满无限生机的未来,成长为脱贫致富的一颗璀璨明珠。
标题:【脱贫攻坚甘肃行】甘南州碌曲县:脱贫的草原明珠更璀璨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