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5字,读完约4分钟
9月23日是秋分节气,也是“中国农民收获节”。
中国已经连续16年获得丰收。想想远处袁野身上沉甸甸的麦穗,再看看家里每天丰盛的餐桌。当人们不再担心吃不饱时,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如何吃得更有营养、更健康?你感觉到这张桌子上新的“麻烦”了吗?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几十年前如何让全家人吃饱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餐桌上最大的“烦恼”。
83岁的杨(音译)奶奶住在河北省保定市,她经常和孩子们谈起自己在困难时期的一顿饭:“有一次,我们家做了一锅红薯。许多红薯吃起来有点腐烂和苦涩,但是它们不能被扔掉。我会一点一点把坏的部分剥掉,剩下的吃掉。这锅碎红薯是家庭餐!”
老人回忆说,家里上下有六七个人,吃饱了就满足了,所以他们不能考虑吃得好。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粮食产量仅为2264亿斤,人均年粮食消费量为418斤,不能满足人民的温饱。现在,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超过了万亿金大关。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3158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为944斤。吃不饱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在那些日子里,吃肉甚至更“罕见”。刚刚过完“无庸置疑”一年的魏光刚回忆起他上小学时的情景:30年前,他住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赵屯乡新立村罗店屯。一日三餐基本上是这样的-
早餐:吃玉米粥、棒糕、泡菜泡菜;
午餐:自带米饭、土豆丝、萝卜、卷心菜等。带着一个饭盒;
晚餐:继续吃玉米粥、棒糕、泡菜、萝卜、白菜等。
"我总是期待着改善家里的食物。"他说。魏光刚在家里养了两头猪。一只猪在元旦被杀,他不能吃的肉被腌了。只有客人来了,他才能吃些肉。一只猪一直吃到第二年夏天,但是在每年的下半年几乎没有肉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产品供应实现了从稀缺到丰富的巨大变化: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草和酒精支出为7239元,比1956年增长了58.3倍;农村居民人均烟酒支出3646元,比1954年增长88.1倍。
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品消费明显下降,而肉类、鸡蛋和牛奶的消费却明显增加。现在,人们不用离开家就可以“吃遍全世界”——新西兰牛肉、阿拉斯加帝王蟹、智利樱桃、泰国山竹果...
现在,魏光刚10岁的儿子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小学读五年级。我儿子的餐桌记忆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的绘画”
早餐:面包、牛奶、鸡蛋、水果,每天改变模式以更新食谱;
午餐:在学校食堂用餐,根据营养,它是美味可口的;
晚餐:米饭、意大利面、汤、各种肉、蔬菜和水果一起吃,一家人还不时去餐馆大吃一顿。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人已经从试图吃得好转向追求健康,餐桌上“烦恼”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保持同步。
最近,“90后我不敢看体检报告”成了热门话题。事实上,不仅是90后,健康问题也已经跨越了“代沟”,成为各年龄段人群的通病:担心“三高”和肥胖。这些问题大多来自于餐桌上脂肪、糖和盐的高摄入量。
为了对肥胖说“不”,以低脂肪、低热量为特征的健康清淡食品越来越受欢迎,许多人默默地选择长跑、砸铁等生活方式。
餐桌上的垃圾也惹恼了许多人。对剩菜的态度可能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一个很大的“代沟”——吃完就扔掉剩菜,永远把剩菜放在冰箱里,这是两代人之间没有人愿意妥协的生活态度。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食物垃圾约为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每年3000万至5000万人的需求量。
因此,即使在丰收的一年,请在你的记忆中保留一份饥饿。稀饭和一顿饭是很难得的!
标题:餐桌上的新“烦恼”,您感受到了吗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