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近日,由中宣部支持和指导、文化旅游部委托的“中国传统文化百典”编纂项目第三批图书正式出版。这次出版的书籍有《荀子》、《楚辞》、《论衡》、《史通》、《贞观政要》。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三批图书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编撰工程,坚持“活化经典、融会古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编撰目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邀请相关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从当代视角对其进行审视和解读,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契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三批图书出版

荀子是继《论语》、《孟子》之后的重要儒家经典,其思想充满了思辨色彩。通过专家讲解,读者可以对书中所包含的思想有更深的理解。楚辞在中国创造了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与《诗经》并称风骚。口译员努力为文本和词语添加注释,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经过仔细检查的可读文本。《论衡》吸收了先秦两汉诸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倡导生命力论,反对天人感应论,解释世俗疑云,明辨是非,闪耀着唯物主义的光芒。《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论专著,论述了史书的起源,评价了前人研究史书的得失,探讨了史书的体例和编纂方法。《贞观政要》是一部政治史书,它反映了贞观时期主要治国政策,尤其是训诫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通过专家解读,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到唐太宗及其大臣们在讨论治国问题时所表达的智慧,从而学习历史。此次出版的五本书的读者是清华大学教授廖明春、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奎富、复旦大学教授邵、扬州大学教授王家川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谢宝成。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三批图书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百典》编纂项目中呈现给读者的每一本书,都是译员、审稿人和编辑不断改进和集体创作的结果。《楚辞》的翻译赵奎甫在修改《楚辞》的时候特意打电话到编辑室,说很少有人这么努力地去写一部像《百家争鸣》这样的书。工作人员专程前来参观并详细讨论。他们有一份完整的工作手册,并请了三位外部审计专家来审阅手稿。他们经常跟进和联系。翻译怎么能不认真修改手稿呢?像《百家讲坛》这样选择正确主题、选择原著、诠释权威的书籍并不多。作为《楚辞》修订稿专家之一的复旦大学教授许也表示,翻译人员积极吸收修改意见的态度,说明编纂组织工作做得很好,今后如果有类似的工作,他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保证图书编辑的质量,每一份稿件都是在提交样稿、审核样稿、审核初稿、翻译修改、审核组长审核等之后提交给出版社的。,并为多轮修订召开了特别会议。编辑部收到“符合出版要求”的意见后,才能提交出版社,进入编辑流程。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三批图书出版

到目前为止,《中国传统文化百典》已经出版了20种图书。据《中国传统文化百典》编辑室介绍,根据工作计划,我们将力争在2019年底前再出版10种图书。届时,出版物总数将达到30种,一些用于解读科技经典的书籍也将与读者见面。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三批图书出版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三批图书出版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