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40字,读完约13分钟
“失去的一代”1992年,泡沫经济的顶峰 这一年,日本全国的招聘人数达到了165万人 三年后,即1995年,这个数字下降到60万,2000年下降到23万 这个断崖式的下跌持续了约10年,日本人称之为“就业冰河期” 这个时期成人的日本人,到平成末,差不多40岁了 他们被称为日本的“失去的一代”( lost generation ) 这句话来自美国,指在一战中失去理想,对以前流传下来的价值感到幻灭的一代年轻人 据统计,2000年,日本有12万应届毕业生无法就业 在日本的雇佣和报酬体制中,最初没有找到正式的员工,这意味着已经找不到了 “就业冰河期”以来,“自由族”( freeter )、“啃老族”( neet,即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 )、“宅男”( social withdrawal )三个词 “飞特族”(或),即散工 找不到正规就业岗位的年轻人,为了谋生必须打工,与正规雇佣的上班族相比待遇低,就业不稳定,没有提高的馀地 根据官方数据,2001年日本的“飞特族”达到了417万人 近年来,安倍祭奠改革的“三支箭”,失业率下降到史上最低,但比15年前增加了35-40岁的“自由职业者族”60%。 换句话说,安倍经济学产生的事业机会多是散工,足以美化统计数据,但无法拯救“失去的一代” 这个时期,很多低学历者放弃了就业努力,成为了“啃老族” 他们不去学校,也不是员工,不打算找员工的家政也不接受职业训练 所以中文译者把“尼”翻译成“啃老族” 2004年,玄田有史、曲沼美惠合作出版的《尼》从幻冬舍出版,首次将这个巨大的集团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1997年,日本有44万“啃老族”,但2002年增加到70万人 这些人的年龄在15岁到34岁之间,大多是高中毕业生和“辍学率”(也就是退学学生),对人际关系没有自信,其中也有不少人试图进入社会,但很快在“冰河期”的严峻气候下后退了。 今天,他们大多已经过了训练成为熟练工人的年龄,只能被遗忘在时代大街的两边 除了“自由职业者族”和“啃老族”,平成年代还出现了很多“宅男”。 所谓“宅邸人”,顾名思义,是指躲在家里躲避社会的年轻人。 他们不仅不上学,而且不工作,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卧室。 通常家里几个月,没有和外人接触。 社会对他们来说,黑暗的丛林就像孩子一样。 在家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不能外出 根据日本政府3月29日公布的数据,日本40岁以下的住宅人口约54万人,40岁到64岁的约65万人 由于宅男处于与世隔绝的“隐居”状态,这些数字很可能远远低于实际 很多书呆子都是男性,他们“感觉到个人失败了”,所以不想出门或者出不去,但以前从医学上来说精神障碍患者并没有流传下来。 失业者、自由职业者族、啃老族、御宅族在日本没有,但在日本尤为突出 他们的排斥社会也被社会排斥,一起带来了日本的“2030问题”。 到2030年,他们将满60岁。 如果那时也不能进入“轨道”,就没有机会了。 为了维持他们的生活,日本社会增加了20兆日元(约1.2兆人民币) /年的负担 现在克服贫困的各个时代都有那个“青年问题” 昭和时期,社会学家多从中产阶级、城市化的立场进行解析,到了平成时代,“贫困化”成为了新的视点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青年失业大幅增加,很多人加入了非正式雇佣的大军,年收入低于200万日元(人民币约13万元) 在大学里,父母给孩子的资助也在恶化 以私立大学为例 1990年,每个学生每月可以从父母那里领取12万日元(人民币约8000元)。 年,这个数字只剩下8.6万日元(人民币不到6000元)。 在同一时期,学生的平均房租从4.83万日元上升到6.16万日元。 这样的话,学生每天的伙食费只剩下817日元(人民币约54元) 剩下的支出,学生必须靠打工来弥补 我有很多学生,每天步行来学校,只是为了节约公共汽车费 常识上,“贫困化”伴随着冲突和愤怒,社会矛盾经常持续膨胀到火山喷发的一天 但是,常识有时不适用于日本 日益窘迫的平成青年既不愤怒也不反抗,和老年人不同,对“现在”很满意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达到了78.4% 90 %的高中生认为是“幸福” 在今年7月的选举中,很多“20多岁”( 20-29岁)的年轻人投票支持执政党 让很多注意者困惑,纽约时报的东京记者站站长问:“日本年轻人处于这么不幸的环境中,他们为什么不抵抗呢?” 还是说他们是怎么克服贫困的呢? 社会学家古市宪寿认为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青年的“自给自足化”( consummatory mindset )有关。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成为时尚。 社会学中,这个概念强调“以自我为目的”,享受现在的自由。 与consummatory相反,instrumental用现在的劳动/自律换取明天的舒适/舒适 平成初年,日本经济熄火,世界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随着20世纪哪个伟大的革命及其英雄远去,历史的大叙事诗崩溃,所有的参照物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资本主义。 在日本,资本主义已经到达顶点,泡沫破灭,向上的空间被关闭 日本社会有收缩倾向,“清贫思想”开始流行,年轻人与伟大的愿景和理想诀别,聚焦于“小而确实的幸福” “小确实的幸福”,也就是小确实的幸福,是作家村上春树的造词 村上先生是这么说的,一大早一个人跳进安静的游泳池里。 吃饭的时候一边喝啤酒一边看杂志。 秋天下午,我看太阳在纸糊的窗户上描摹树影。 把新买的内衣洗干净,叠好放在抽屉里……这种“悟性”的满足感几乎不追求经济价格,也是安贫乐道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古市宪寿发现日本青年不再期待未来,不相信“明天比今天好”。 或者,他们摆脱了明天的束缚,“买车必须节约”“买房子现在必须忍耐”这一套对他们来说是行不通的 对于物质,他们抑制了欲望——衣服不需要品牌、优衣库、h&就行了吃饭也不需要葡萄酒鹅肝。 麦当劳足够了关于房子,受益,像ikea这样的品牌很好 根据日本政府的青年意识调查,1970年38%的回答者从很多有趣的兴趣选择中选择了“朋友和派对”,但1998年上升到74% 而且,依恋故乡、不想离开的年轻人比例也在增加 在平成青年看来,与其以功利为目的艰苦奋斗,不如现在邀请朋友聊天 住在东京的话,他们可能会逃到附近的千叶县,在朋友家住一晚,用烤肉喝啤酒,躲在“私人空间”。 他们反复进行父母们大学毕业进入公司退休之前的生活方式,不打算抛弃企业这个“社会”进入亲友的世界 有趣的是,一方面是“小确实的幸福”,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担忧 2009年,近7成的日本青年都很担心将来。 在泡沫经济时代,这个比例只有4成。 比起失业,我更担心退休后能不能一直养活下去。 相反,也有人认为与“76代”的价值观相反,日本的青年发生了变化,分歧在于“76代” “76代”顾名思义是1976年出生的。 他们大多从学生时代开始创业,组建乐队,开面包店,成立it企业。 生活的轨迹与作为父母的战后不久出生的“团块世代”大不相同,价值观也大不相同 在泡沫经济时代,物质是压倒性的,所有的“成功”都是通过物质认证的 “理想的人生”线很明确——学习学习,名牌大学毕业成为“公司战士”,结婚生孩子,拥有3ldk (三间卧室+客厅+餐厅+厨房)的住宅和别墅。 关于具体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职业,那个世代不批判,只要能赚钱就行 这样的理想,“76代”不向往,他们完全不想重复父亲的人生——在那个机器吵闹的时代,人只是物质的动物,大家的脸都很模糊。 对他们来说,“内在的自我满足”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第一位 就业后,他们不执着于名校、名公司,不是成为别人的“公司战士”,而是追求“个人梦想” 社会学家岩间夏树在“青年劳动意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中说,他毕业于朋友东大,但儿子的学业不顺利。 他叫儿子学习,但遭到反对 儿子说:爸爸,你(虽然从名校毕业了)好像不幸福啊。 学习啊。 我差不多可以了 朋友竟然驳不倒 岩间认为平成时代的价值重心转移了,从“重量”转移到了“质量”,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强调了个性和自我( inpidualism ) 而且,媒体也营造了“无论如何都要追求自己的梦想”的个性气氛——这样的话随处可见。 2003年,男子天团smap发行了单曲《世界上唯一的花》,成为了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歌中说:“我们在世界上/一起种着这唯一的花/我们都是/唯/only one我们害怕输给明天/付出代价/所有人/所有人/想先到达/你不迟到/牙齿 到今年为止的累计销售张数达到了313.2万张 当然,所有的个性化都需要经济基础,所有的非物质化也有物质背景 “76代”的价值观正是萌发于经济发达的土壤中 即使告别了成长,日本还是富裕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们教育水平高,犯罪率低,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完善,绝对的生活水平高——这是日本的基本面,也是年轻一代“放飞自己”的大背景。 “76代”大多来自3ldk家庭,不用担心柴米,很幸运 婚前很多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费少,不工作也不紧张 也在“家族”和“7-11”等便利店街角,从食物到杂志、日用的基本诉求都可以应对 关于社会交往娱乐的时间,一台手机就足够了 另外,20年以上的通缩使日本的物价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 除此之外,日本的有钱人尽量低,穷人尽量体面,社会贫富差距并不丢脸,很多日本人相信自己属于中产阶级,不是穷人 扔跑车豪牌,生活还薄云轻风,年轻人缺钱,和小伙伴组成乐队,以为可以在街头唱歌。 是真的“想成为扇丸山真男”吗,对于平成的年轻人,人们的评价有所不同 有些人认为他们是摆脱物欲纠缠,开悟的一代。 藉由他们,日本社会可以克服费用主义,进入“后现代”。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平成青年弱化了 他们看起来很无欲,其实缺乏自立的精神,内心胆怯 年有一本《年轻人为什么在厕所吃“个人午餐”》的书,作者和田秀树调查了400名年轻人,发现其中9人有在厕所吃饭的经验 你为什么躲在厕所里? 一个人在外面吃饭,被人看到的话,就会被认为没有朋友,也有没有面子的理由。 飞特族”、“啃老族”、“宅邸人”不是哲人,也不是佛陀,他们不能结婚开始工作,只能依靠父母社会的喂食。 很多人没有结婚,也没有生育,1970年成为半百的100名日本人中只有5人未婚,年的比例激增到19% 34岁的未婚年轻人中,连性经验都没有的人占4成 一个社会为了稳定人口需要2.07的出生率,而日本只有1.43 围绕“青年问题”的根源,日本第一有两句话:一是从内部寻找原因,认为青年对坚韧精神的不足负有“自我责任”。 另一个强调了社会困境,认为泡沫破灭和政府的应对措施损害了青年的利益 前者得到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主流支持,有很强的话语权 《自我责任说》建议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入,以社会动员的形式纠正青年“缺乏自信”“不能自立”的问题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了《提高青年人力的国民宣言( 2007年)》 所谓“人力”,包括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自立能力,通过“国民运动”宣言要拯救年轻人,现在没有效果。 然后,“社会根源说”列的数据摆事实,认为长达10年的“就业冰河期”才是问题的肇始,从那以后,出现了数百万年轻人不能正式就业的状况 2007年1月,朝日新闻旗下的《论座》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扇丸山真男》的文章。 比标题更激动的是副标题“31岁,散工” 我的希望是战争。” 作者赤木智弘写道:“我们作为低工资的工人被社会抛弃已经十年了。” 为什么社会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 ……如果社会继续维持和平,这种不平等的状况将永远持续下去 那么,什么能打破这种封闭的状态,带来变化呢? 可能性之一是战争 ”但是,和丸山真男有什么关系呢? 丸山是日本有名的政治哲学家,名声很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丸山入伍,但在此之前是东京帝国大学的副教授、社会精英。 战争被二等兵丸山欺负,每个人都能听他的 如果说丸山从这个经验来看是创伤,那么赤木就看到了平等 赤木写道:“战争一爆发,社会流动性就出来了。” 对被欺负的我们来说,这是彻底改变现状的机会。 也许我能听丸山真男一些,战争真是希望之光。 ’这个文案并不会引起舆论精英的侧目 赤木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吗? 有趣的是,他的发言听起来像极右派,但复印件刊登在有名的左翼杂志上 或者,他并不是真的想要扇丸山真男。 他想要的是平等的时刻,是迅速发展的机会。 结语赤木后来出名了 但是像赤木这样的人不多 大部分失业者、弗里德族、啃老族、房客没有抵抗,没有示威游行、没有暴动、没有革命,实际上很少外出。 日本富裕的庶托举起他们,家庭和社会的纽带维持着他们,这些不会瞬间消失,在那里有避开他们的空间,让他们住在现在。 但是只要你还活着,明天不是永远不会来吗?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平成时代︱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4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