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一个规划,三条线,四个重点”的综合执法行动,重点是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行蓝天。《2019年清水与净土三大防御战行动计划》将加强重点行业专项执法,推进重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加大重点季节执法检查力度,采取重要措施提高执法效能
截至6月底,该市的生态和环境部门已经对固定污染源提起了2326起诉讼,罚款金额为8438.13万元。其中,大气违法行为1101起,处罚金额2519.52万元;水资源违法行为173起,罚款金额2601万元;固体废物违法行为350起,处罚金额535.98万元;建设项目违法行为584起,处罚金额2527.08万元。
全市查处了457起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其中430起被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1次;它与“环境保护警察”一起处理了21起适用于行政拘留的环境违法案件,并移交了5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
继续实施的“点对点”执法填补了关键领域的不足
在探索和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点对点”专项检查行动突出了问题导向,扩大了检查范围,创新了工作模式,强化了科技手段,呈现出“覆盖面广、力求精确、注重实效”的特点。
第一,扩大“针灸”的范围。考虑到全市各乡镇细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排名,市生态环境部门每月从排名较低的30个乡镇中选择10个乡镇,各区每月在辖区排名较低的3个乡镇实施“逐点”执法;与2018年相比,检查范围扩大了三倍。
第二是强调精确执法。利用热网报警信息、车载pm2.5移动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直奔问题点,准确发现各种环境污染问题。
第三,改进工作程序。按照检查、移交、整改、反馈、复查和监督的“六步”程序,形成工作的闭环管理。
截至6月底,12个区的30个街道和城镇被市级“穴位”覆盖,102个街道和城镇被区级“穴位”覆盖。共检查了13,115个污染源,发现了2,134起环境违法行为。“点对点”执法解决问题和顽疾,啃硬骨头,填补关键领域的不足。
“执法+监管”专项检查加强了对重点大气行业的监管
对于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点行业,如餐饮、印刷、木制家具制造、机械制造等,采取“执法+监控”的特殊执法模式,重点检查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安装和运行正常。同时,增加了环境监测过程中的监测比例,并对实际排放情况进行了检查和了解。上半年,对14139家餐饮企业进行了检查,对1187家进行了监测,对707家进行了处罚;检查了270家印刷企业,监测了140家,处罚了30起案件;对106家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进行了检查,对26家进行了监测,对5家进行了处罚;对92家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了检查,对41家企业进行了监测,对8家企业进行了处罚。“执法+监控”的执法模式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重点行业企业的守法和自律,降低了环境危害风险。
开展流域和保护区执法,协调水资源和生态保护
组织开展“清河”专项执法检查。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在全市14个重点流域开展了执法检查。截至6月底,共开展检查4587次,处罚173次,罚款2601万元,6起案件移送公安部门。
组织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专项检查。开展重点行业和企业执法检查,查处水环境违法行为。截至6月底,共检查了30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14个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查封了一起案件。
组织重点水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全市开展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重金属排放单位、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医疗机构和大型畜禽养殖场的专项执法。截至6月底,已对408家医院进行了检查,其中3家污水处理厂、4家医疗机构和2家畜禽养殖场因超标排放受到处罚。
解决市民周围的环境问题,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依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对合理环境的需求,严格落实“立即处理投诉”的工作要求。2019年上半年,该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受理了38000件环境信访和举报事项,全部按时解决。
上半年共查处案件389起,9人被移送拘留,罚款12万元。通过公民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了一批日常监管中难以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题:北京上半年查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457起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