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38字,读完约10分钟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寒冷的冬天给家带来温暖——来自供暖安全第一线的调查报告

新华社记者

冬天快到了,中国北方的供暖季节一个接一个地开始了。今年冬天我们的供暖有保证吗?

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各地,走访社区、农民、走进企业,与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带来了一线供热安全的倡议和呼声。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装配号码爆炸了,供暖担保也完全启动了

最近,随着北部地区新一轮的降温,供暖组件数量正式刮起-

10月30日10点,陕京四线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张家口三个压气站如期开工,正式开始发挥冬季供应保障作用;

11月1日,大连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以极高的速度启动了冬季供应运行模式。当天,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接近2000万立方米,进入冬季供应作业的高位罐位;

11月6日,“哦……”随着汽笛的鸣响,10340列煤炭列车在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牵引下缓缓驶出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西站。48小时后,这列火车被组织成60多辆车。这辆载有4000多吨煤的火车抵达辽宁沈阳的田慧热电厂;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11月12日,吉林省松原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供气前进行测试。12月初,这条新能源动脉将开始供应天然气,为这个供暖季节增添一点温暖...

供暖安全是我国北方冬季民生的一件大事,我国对此十分重视。10月11日,国家能源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会议。今冬明春开展供热工作是一个重要问题

北方的供暖季节快到了,所以我们要切实做好保暖和供应工作。从实际出发,我们应该注意电、气和煤。做好精细天然气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协调配合,多渠道保障气源供应。对于今年我国北方重点地区新增的“煤制气”用户,有必要实施气源布局,坚持以气改气。突出保证东北三省取暖用煤。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人们过冬的温暖。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民生不是小事,枝叶总是影响感情。围绕着天然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一系列组合打击准确地攻击了——

注重增加国内储备和增加产量,注重多样化进口;推进管网互联,有效提高“南水北调”、“东北进”等供气能力;储气设施应充分储存;做好调峰准备,供暖季用气高峰期间有序启动调峰生产,确保民生用气需求。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鉴于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的供应,我们应该提前开始,从多方面努力-

妥善解决孟东地区部分主要煤矿因土地即将枯竭而面临减产停产的问题,确保煤矿持续稳定生产;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煤炭资源,增加夏季冬季储煤强度,确保东北地区民生用煤需求;东北三省政府负责同志率队赴内蒙古与重点生产企业对接,积极增加水煤采购,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煤炭储量。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据预测,今年供暖季能源总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和整体供需平衡,但可能会受到持续大范围极端寒冷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和高峰时段的供需平衡可能会出现一定压力。通过前期充分、扎实的供应准备和供应工作,以及供暖季节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保障,可以保证冬季高峰的顺利进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的主要负责同志说。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要真正给人们的家庭送去温暖,一是要有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二是要脚踏实地,不折不扣地把温暖送回家。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打通供暖的“最后一公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进行全面调查,找出群众反映的突出供暖问题。特别是对于供暖不足、室温不合格等问题,要求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通过家访、宣传和咨询,主动了解群众的需求,客观掌握供热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就地解决供热存在的问题。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对于可能出现的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各地应及时及早做出规划。根据优先保障居民供暖的原则,适当降低机关、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写字楼等公共建筑的供暖能力。在持续低温的天气,特别是加强夜间公共场所的供热调节,尽力满足居民的供热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中国清洁高效供暖“领地”的演变

寒流初起,山西省北部城市太原于11月1日开始冬季供暖。一大早,太原市金源区金阳堡村的村民张红兵(音译)就感到既温暖又快乐。“加热器是昨天打开的。今天开了一会儿。已经开始升温了。你脱下鞋子,踩在上面。”张红兵热情地迎接记者。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张红兵的家人过去常常烧燃煤锅炉取暖。2017年,太原市在农村地区实施了“煤制气”和“煤制电”项目。张红兵的家人拆除了大型锅炉,用空空气源热泵取而代之,并为整个房间铺设了地暖。每个供暖季节,特殊的电网开始供电,张红兵可以像城市里的人们一样通过启动自己的热泵来使用“供暖”。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中国的供热系统已经加速向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煤炭是中国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数据显示,自2017年北方地区实施清洁供暖以来,洁净煤比例加快,“煤改气”、“煤改电”比例加快。到今年年底,中国北方的清洁供暖率超过了50.7%。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2+26”城市的清洁供暖率达到72%。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冬季持续六个月的乌鲁木齐是中国最早实现集中供热的城市之一。

过去,由于集中供热面积大,三面环山、城市狭窄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冬天乌鲁木齐都笼罩着一顶“黑帽子”。当人们出去的时候,他们的鼻子、衣服和鞋子上都覆盖着一层黑灰。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为了根除这一问题,新疆从2012年开始推进“煤改气”工程。2013年,乌鲁木齐主城区实现了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成为中国第一个气化城市。2014年,该市的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从前几年的末位跃升至中游。“供暖改为天然气后,乌鲁木齐冬天的雪变成了白色,天空变成了蓝色。”公民马春花说。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清洁供暖,让人们享受温暖和清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然而,供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资源禀赋、管网设施、调峰储备、建筑保温改造、资金成本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以及价格体系和产业体系等深层次问题。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在中国南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取暖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南方地区差异大、供暖周期短、热负荷小、负荷波动大,以及建筑中对保温节能的忽视,北方城市的供暖模式不能简单照搬。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记者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看到,一个500万平方米的多能源互补区域能源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合肥热电集团副总经理高勇军表示,该项目采用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多种能源互补利用方式,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有助于缓解城市能源供应压力。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正在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供暖方式:浙江杭州推出了天然气分户供暖服务,用户可以自由设定供暖时间和温度,热量可以单独计量;江苏省扬州市加大了供热管网建设,瘦西湖风景区的许多社区将实现集中供热...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中国区域清洁供热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集中供热管网,降低能源强度和排放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重大问题。

本报告建议因地制宜,实现区域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和多样化,通过制定城市规划,提高管网密度,增加分布式能源的潜力,大幅度提高集中供热管网的水平;长期规划应更加系统化,并与余热产业发展规划同步。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中国正在探索更密集、清洁和高效的供暖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易认为,未来的清洁供暖模式应该把握三个原则。首先,要充分挖掘余热潜力,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其次,它先近后远。充分利用邻近热源后,进一步考虑通过长输管道引入远处热源;第三,要建立统一的“国际象棋博弈”规划机制,避免投资浪费。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刺绣要通过加热的“最后一英里”

“今晚又是一个没有暖气的夜晚。如果飞机晚点,将得到补偿。如果取暖器不来,你只能自己买电暖器,取暖费会照常支付……”北京供热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到投诉,称没有联系方式,没有真实姓名,只有“建材东二巷”的模糊地址。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努力工作得到回报,客户服务中心反复联系,辖区负责人从维修记录中寻找线索,最后锁定投诉用户。挨家挨户检查后,发现该建筑供暖管道串联,以11楼为分界点,楼上热,楼下冷。在多方协调下,工作人员进入11楼用户家中,打开了供暖阀门,解决了整栋大楼的供暖问题。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数以千计的针,数以千计的线,穿过取暖的“最后一英里”,让每个家庭的取暖“神经末梢”温暖到大众的心中。功夫经常出现在很多细致琐碎的工作中,也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需要提前计划。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流量供给、回流、空气供给、瞬时热量、回水压力、蒸汽压力、泵前后压力...在北京火电集团控制中心,100多平方米的检测屏幕被一整面墙覆盖,各种与供热相关的数据不停地滚动和跳跃。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对于那些从事供热安全工作的人来说,一年是“供热季节”。北京火电集团供热生产部经理王嘉明告诉记者,设施建设、隐患、联通联合调整等。应“冬病夏治”,错季应诊断、检查和解决。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热源、管道和最终用户是加热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不管有没有供应,任何环节都不会出错。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供热行业高度市场化,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尤为关键。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未按要求点火试运行”、“正式供暖后温度不达标”、“投诉后维修不及时”、“供暖服务人员态度恶劣”……去年供暖季正式供暖后仅三天,北京华源伊通热电技术有限公司就接到2000多份投诉,并接受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供暖管理处的采访。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采访结束后,华源怡通采取紧急措施,成立了应急小组,对不同社区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供热办公室将继续把该公司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北京有1200多台供暖设备。“供暖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而普通人的获取感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供热办公室主任王爱民表示,政府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在安全监管、服务监管、节能减排三个关键领域对供热企业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政府补贴。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群众投诉的跟踪,对投诉率高的企业要采取面谈、曝光、整改等一站式监管。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供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是复杂的,许多问题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因素。要真正“打通”供暖的“最后一公里”,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各方都要多加努力,才能真正把人民的温暖和温暖放在首位。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旧住宅区的供暖经常是人们“呕吐”的地方。专家建议,在旧住宅区改造中,要更加重视供热管网的“内衬”改造,从而做好这一民生大事。(记者、、董伯婷、魏玉坤、关桂峰、傅晓波、周胜斌、刘、)

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这个寒冬,把温暖送到家——来自供暖保障一线的调查报告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