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3字,读完约5分钟
投保面积增加了10倍以上,风险保障能力增加了14倍,保险规模为世界之最...10年来,中国的政策性森林保险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2009年,福建、江西、湖南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份,中国政策性森林保险正式启动。近10年来,森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政策不断完善,从而促进了林草业的健康发展。
森林保险居世界首位
2018年,中国森林保险总面积达到23.26亿亩,比2009年试点时的2.03亿亩高出10多倍。中国的森林保险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森林保险的实施范围从2009年的3个试点省份扩大到24个省(区、市),共有32个参与地区和单位,覆盖了中国77%的省级行政单位。投保科目涵盖几乎所有类型的林业生产和管理科目,如林农、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森林保险的风险保障能力从973.59亿元提高到14521.60亿元,增长14倍,森林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占林业总产值的19.78%。
目前,中央政府的森林保险费补贴政策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对于生态公益林保险,中央政府补贴50%,前提是地方政府给予40%的保费补贴;对于商业森林保险,中央政府补贴30%,前提是省级政府给予25%的保费。保险种类主要有火险和综合险,保险责任包括重大自然灾害、有害生物灾害、事故、流行病、疾病等。原则上,保险金额为森林损失后的补植费用,范围为每亩400-1250元。投保地区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了不同的保险政策。一些省份根据风险差异对利率进行了区分。一些省份对贫困地区给予了优惠补贴。一些省份根据森林种类、树种和生长期细分了保险类型。一些省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如调查和损失确定标准、灾害预防和损失预防资金的使用方法、灾后恢复和管理方法等。
森林保险解决生产风险
随着我国森林保险规模的快速发展,其化解林业风险、服务林区林农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保险赔偿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成为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2018年,森林保险赔付10.4亿元,占当年中央林业救灾资金的96.3%。2017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重点林业局吴妈林业局伊木河林场、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陈巴尔虎旗金纳林场发生严重森林火灾。经调查核实,受灾面积24.74万亩,赔偿金额超过1.5亿元,为受灾林区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森林保险促进了林业防灾减灾体系和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成为林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险机构通过构建防灾防损机制,越来越重视林业风险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2015年,AVIC安盟在四川省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林业防灾减灾,使森林保险受灾面积从208300亩减少到84000亩,经济损失从6164万元减少到1654万元,森林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森林保险在推进林业改革和帮助减贫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推进器”作用。广西、安徽发展的“保险+贷款”模式和云南橡胶树“保险+期货”模式,对保障林农收入、促进生产扩张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森林保险创新激发活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和各地的不断创新,森林保险出现了许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机制,有力地支持了森林保险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青海开展了林木种苗保险和枸杞经济林保险,安徽试点了基本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叠加,四川试点了芒果价格指数保险,PICC P&C试点了多年森林保险产品...这些探索为丰富发展森林保险产品提供了实践经验。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森林保险的技术升级。保险机构积极将现代信息手段和技术应用于森林保险的全过程,使服务更加科学、便捷和高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天空地”农业保险综合立体服务体系,并应用于福建“莫兰迪”台风、内蒙古大兴安岭火灾等灾害的调查和灾情判定,大大提高了理赔速度和灾情判定的准确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的成功应用。开始了森林保险领域的技术革命。
森林保险在体制、机制和业务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构建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为例,我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建立在中央层面;在地方层面,福建、江西、四川、海南、吉林等省相继建立了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总体而言,上述试点创新尽管时间长短、规模大小、模式各异,但在面向市场需求、服务农民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集中力量。这些创新共同形成了森林保险发展的集群效应,显示了中国森林保险的生机和活力。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林草业保险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未来十年中国林草业保险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记者迟成)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庞博
标题:林草局:林草保险助推林草现代化建设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