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42字,读完约11分钟
作者|杨全
投资界的报告|迂腐
2002年,中国本土风险投资遭遇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寒冬。
“那时,有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地风投的投资没有回报,也没有办法退出。所有的基金都在水漂受到冲击,后续投资是不可持续的。”近20年后,深圳市风险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向投资界回忆了过去的这一事件。
有多惨?这里有一组数据:中国风险投资案例的数量从2000年的434个下降到2002年的226个。在此期间,深圳1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死了一半,许多风险投资机构也转行了。
没有人认为一年前刚刚爆发的本土风险投资真的遭遇了“灾难”。回想一下,在2001年零二年国际风险投资论坛上,中国风险投资的先驱们聚在一起展望风险投资业的未来。当时,、陈、等“元老”人物活跃在风险投资界。
倪正东、陈、(左)、倪正东、、(右)
现在,77岁的王守仁逐渐淡出了风险投资圈。这位老人曾经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呐喊助威,跑前跑后,现在很少露面。陈回到台湾,常年往来于海峡两岸,但只是为了教学和交流,已经离开了投资的第一线。
爆发前夕
数百家风险投资机构涌现出来,等待大投票
当地风险资本的萌芽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
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学者去美国深造。在此期间,许多学者注意到了美国风险投资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并试图将风险投资引入中国。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发展风险投资,随后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政策法规。然而,由于观念和制度上的原因,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在此期间,外资机构瞄准了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的良好机遇。1991年底,熊晓鸽作为idg董事长的亚洲业务发展助理回国考察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当时,与熊晓鸽一同前来考察的知名外企vc表示,中国的风险投资业有很好的机会,但因为没有合适的人,至少需要10年时间。
然而,熊晓鸽选择留在中国,并向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建议以“低成本、低姿态”迅速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当时,许多中国人不知道风险投资是什么。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插曲。1997年金秋,刘满红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到中国教书。在一次演讲的前夕,一个朋友打电话问她是否想谈风险投资,并反复告诉她,“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谈的!这被称为非法融资,银行系统之外的任何融资都是非法的。湖南刚刚打了一枪,小心!”最初的两小时演讲被缩短为20分钟,并匆忙结束。
然而,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很快迎来了一个转折点。1998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成思危重新点燃了中国风险投资家的希望。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一号提案》,推动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创业板即将推出的好消息令整个风险投资行业兴奋不已。深圳一夜之间涌现出数百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者正在四处寻找高科技的影子,等待创业板的开放,并下大力气。
那是中国本土风险资本爆发的前夕。
本地风险投资的第一年即将到来
深圳出人意料地成为中国本土风险投资的先锋。
1999年,阚志东创办了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创业投资),并担任总裁;这时,30岁的刘炜肩负起了沉重的责任,即离开家乡长沙,以1亿元的资金在深圳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同年,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倪正东和几个同学成立了青科,并开始为新兴的风险投资行业提供各种服务。
2000年,陈和两个老同事离开宏碁电脑国际(Acer Computer International),从个人电脑搬到了风险投资公司;同年,深圳证券律师的“明星”郑维河进入pe行业,与黄炜一起创办了同创叶巍;也是在这一年,在大股东广电传媒的支持下,刘舟带领深圳陈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进入了当地的创业投资圈。
2001年,当地风险投资进入井喷期。据深圳市风险投资协会统计,截至2001年底,深圳共有专业风险投资及相关机构124家,其中风险投资公司70 ~ 80家。
今年,在菅直人的领导下,深圳风险投资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在担任深圳创业投资公司总裁的两年时间里,阚志东建立了一个“三阶段”的盈利模式,“终极阶段”以管理费收入和利润分红收入为主要来源。这一模式为后来的当地风险投资机构奠定了基础。
中国本土风险投资迎来了第一年。时隔多年,郑维河曾回忆说:“2000年创业板成立时,大家都很期待创业板的开放,投资了很多项目。”这是当时当地风险投资机构的缩影。
当地风险投资史上的第一个寒冬
当时,风险资本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股票交易
美好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这个风险投资的春风戛然而止,冬天出乎意料地来临了。
2001年初,纳斯达克神话指数崩盘,创业板从1200点跌至100点以上的最低点。国内股市丑闻频频传出,形势急转直下。2001年11月,有关部门表示,在推出创业板之前,应借鉴香港和世界其他市场的经验,整顿主板市场。
创业板计划的暂停无疑是新生的风险投资行业的晴天霹雳。众所周知,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生命线。当创业板停止时,风险投资机构将无法退出,整个行业将陷入冰窖。
2002年,当地风险投资遭遇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寒冬。当时,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整体低迷,风险投资案例从2000年的434起下降到2002年的226起。在此期间,深圳1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和证券公司死了一半,许多风险投资机构也转行了。
回顾过去的这一事件,王守仁告诉投资界(学究式:2012),“当时,有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地风投没有投资回报,也没有办法退出。所有的资金都投向了水漂,后续投资是不可持续的。风险资本机构已经转变或退出了风险资本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深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陈达这样的知名本土机构,当年也是举步维艰。“像其他陷入困境的本地风险投资机构一样,陈达工作非常努力,人员很少,而且投资极其谨慎。他每年只投资一到两个项目。”萧冰曾在之前的采访中透露。
在当地风险投资最痛苦的“寒冬”时期,萧冰开始依附于陈达。“许多员工觉得他们已经没有希望了。整个公司只剩下几个人了...深圳已经成立了数百家风险投资机构。当我们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只有大约5家机构在投资市场。继续坚持。”
当时,风险投资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交易股票。王守仁解释说:“当时,风险投资机构的大多数投资者都出生在股票市场,几乎没有技术。”在寒冷的冬天,许多投资者被迫维持现状,转而从事原来的工作。然而,由于2001年至2005年股市低迷,许多风险投资企业破产。
中国风险投资的历史和互联网的历史就像两条交织在一起的车辙,彼此紧密相连。当当地风险资本举步维艰时,以idg为代表的美元基金(它曾在熊晓鸽领兵)主动收购了质量好、价格低的互联网公司。
2002年的一个晚上,idg的合伙人费阳和李彦宏花了六个小时讨论如何改变商业模式。在百度的第二轮融资中,费阳代表idg投资150万美元,idg收购了百度5%的股份。
战斗结束后,百度最终成为搜索引擎的领导者,位列英美烟草三巨头之列,费阳也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之一。
难以恢复
本土风险投资迎来了第一个退出案例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冰冻的冬天逐渐解冻,当地的风险资本恢复了。
2003年,风险资本行业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虽然本土风险投资仍在温饱线上挣扎,但国外风险投资再次大放异彩,以泰格基金为代表的国外主流基金已经回归内地。今年,软银亚洲向盛大投资4000万美元;蒙牛的融资拉开了大规模投资并购的序幕;收购万伟和3721为中国风险投资开辟了新的退出思路;携程4年前成立,成功上市,创造了神话。
2004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自2003年以来持续升温,投资更加活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根据零二点研究中心当年的数据,2004年的投资案例比2003年增加了43%,投资额增加了28%,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了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同年,阿里巴巴宣布从日本软银集团、富达、格拉尼特全球风险投资公司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获得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获得的最大风险投资。
与此同时,2004年,多达八家互联网公司,如空华网、51job和金融业,集中在纳斯达克上市。与之前的盛大网络相比,中国互联网圈在2004年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窗口期”。中国活跃的市场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凯雷、dcm和nea相继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这意味着中国风险投资即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2005年,本土风险投资再次诞生。今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这是中国资本史上有记载的“全流通的股权分置改革”。
回顾过去,陈达财智董事长刘舟曾坦言:“2005年之前,本土风险投资面临两难境地,融资不到位,投资无法撤回。许多人对这个行业感到困惑和质疑。股权分置改革和全流通使项目的退出渠道变得畅通,地方风险投资从此焕发出新的活力。”根据零二点研究中心的数据,2005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风险投资机构共筹集了40亿美元,相当于过去三年的资金总和。
当地风险投资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2006年,通州电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中国本土风险投资首次成功退出国内资本市场。
在未来的记忆中,刘洲和深圳风险投资前董事长金海涛都将通州电子比作当地风险投资的划时代节点。通州电子的上市让当地风险资本真正撤出。此后,本土风险投资的时代悄然来临。
一些基金已经下跌
历史经验:活着,左边是国王
历史总是会重演。
在过去的20年里,本土风险投资的寒冬与目前人民币基金的惨淡局面有着许多难以言喻的相似之处。这些困惑和悲伤构成了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兴衰的历史烙印。
根据零点二宝研究中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大幅下降,其中人民币融资4864.25亿元,同比下降20.2%;2018年,外币资金筹集额是2017年的两倍,但2019年上半年仅为865.31亿欧元,同比下降14.6%。
当地风险资本筹集资金有多困难?许多上半年成立的基金的募集时间从过去的3-6个月推迟到现在的12-18个月,其中以政府引导基金参与的国有基金的设立为主,民间资本很难找到。
筹集资金并不容易,机构也越来越少。2019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3592起,投资金额2610.9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1%和58.5%,降幅明显扩大。
每个寒冷的冬天都是一场洗牌。就像当年深圳数百家机构倒闭一样,这一幕现在又上演了。此前,一家成立了11年的老牌风投机构报道称,“很多人都在找工作”,“真的没钱了”,这种说法在行业中几乎已经消失。在短短两年内,一些基金已经无法承受崩溃。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标题:那年寒冬 本土创投死了一大半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