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8字,读完约6分钟
本报记者孟戈王永春
仓颉是坚实的,世界是安全的。古往今来,粮食安全一直是治理国家和确保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制度安排中,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2006年,国家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产粮大省启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即在国家储备的基础上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目的是稳定市场粮价,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
根据规定,国家每年在播种前公布稻麦的最低收购价。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价格时,国家指定的粮食企业将以最低价格收购,以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农民利益。然而,这一政策实施后,由于不时出现的“卖粮难”而面临争议。
2009年,该报先后发表了《安徽麦农:高产下的幸福与烦恼》(2009年6月)和《油菜籽收购调查》(2009年8月)两组报道,反映了农民出售小麦和油菜籽的困境,引起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政策的调整。
转眼十年过去了,“卖粮难”的声音又弱又强。回顾当年的报告,一幅清晰的变化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短期来看,由于“收购市场”导致的“卖粮难”是客观存在的
2009年春天,天气很好,安徽小麦获得了丰收。因为丰收已成定局,支撑市场的新收购价已经公布,仅比一磅多7美分。当时皖北的小麦品质很好,面积一般都卖到了二级到一级,也就是8分钱以上,甚至高产研究田和小麦品种的最高价格都可以达到9分钱,远远低于农民的心理预期。此外,当时,粮站压低了价格,许多农民把小麦卖给了谷物交易商。该州90%的新补贴进入了谷物交易商的口袋,小麦种植者有很大的意见。油菜籽销售主要是由于政策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而且由于油菜籽储备国只评估“储油量”而不是“储种量”,收购点很少,有些县甚至只有一个收购点,这使得农民很难销售粮食。
报告发表后,国务院检查组来到安徽调查当年的小麦销售情况。经过仔细核实,当时认为有必要提高购买价格。在此之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调整价格,但时间是不确定的。视察队离开后,安徽随后调整了价格,支撑市场的保护价格上涨了1美分。每户1分钱影响不大,但当时价格及时上涨,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心理预期。此外,安徽明确规定,在当年需要启动收购价格政策时,应该尽早启动,一方面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防止市场波动。因为,市场普遍认为,如果当年市场上有大量的收购,粮食加工企业担心调整“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的原则后,市场交易的底价可能会降低,价格会在顶部下降,从而导致亏损,并且建立库存的意愿不强,这将增加市场购买储存能力的压力。
根据国家最低收购价实施方案的规定,粮食收购计划应在各县启动。当粮食市场价格连续三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指定粮食企业会同省物价、粮食、农业、农业发展等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然后批准在有关县市或全省启动计划,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记者梳理后发现,自2006年开始实行收购价格以来,以安徽为例,收购价格政策并不是2011年才开始实施的。这意味着,截至今年,安徽省粮食的市场价格在14年中有13年低于支持价格。
“我们将采取加快粮食脱销、租赁社会储存能力、定期安排储存能力缺口等措施,积极解决地方储存和储存问题,坚决防止因储存能力不足造成的“卖粮难”类似的“借用和租用仓库”的说法也出现在各省食品部门的对外新闻发布会上。
卖粮问题涉及农民、市场化企业和国有粮食储运企业。各方都增加了储存量后,“卖粮难”变得更加多样化,一些天气导致粮食质量达不到收购标准;一些绕着村长走的经纪人看不到小家庭的食物;他们中的一些人远离收购网络,农民怀疑运输成本高。然而,总的来说,只要农民毫不犹豫地付出任何代价,他们出售粮食的困难就会减轻。
例如,在今年早稻收获和销售的高峰期,南方一些主要产粮区的农民顺利销售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然而,由于新大米消费缺乏市场需求,粮食主要依靠政策收购,其中大部分流向国有仓储仓库,粮食价格取决于“政策城市”;随着早稻产量的下降,提高农民出售粮食的市场价格仍然困难。粮食是“容易进入市场”和“容易销售和赚钱”。
从长远来看,“优质食品工程”加快了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
今年,在安徽省龙康农场,1200亩碗口糯1号秸秆种上了绿色种子黄色,种子饱满。专家们采集了样品,并现场测量了产量。水稻亩产量约650公斤,比普通农民高10%。据报道,五粮液集团在水稻收获前已经订购了粮食,每公斤3.2元,每亩150元。龙康农场的3.5万亩农田已按订单生产。总的来说,亩产量提高了25公斤左右,软麦价格提高了0.08-0.12元/公斤,糯米价格提高了0.10元/公斤,亩产量从100元提高到150元。
广东消费者喜欢香的品种,福建消费者喜欢软口味,上海居民喜欢粳米等。安徽联合公司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需求,与基地农户签订绿色原粮购销合同,引导农户种植市场所需的水稻品种。今年共签约水稻14.1万亩,与239个食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签约特种品牌粮食4.495万亩。
在全国范围内,“优质食品工程”受到了地方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许多省份把“优质食品工程”作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平台和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经济的有力载体。三年来,实施范围从首批16个省扩大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三年,中央政府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动员社会资金450多亿元参与实施,先后登陆一批退耕还林工程。
“种植优质粮食能带来高效率”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种粮农民的共识。农业科技部门正在指导各地加快建设优质特种粮食生产基地,引领粮食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各地也在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发展起点高、创新能力强、产业整合好、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示范企业,支持其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使实体经济更好更强,有效提高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随着农业供给体制改革的实施,供需双方都将努力开发针对特定人群、具有特定功能的特色品牌食品,促进优质食品的生产和管理,促进“去库存化”和“成本降低”,提高食品质量和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标题:从“腾借租仓”到“优粮工程”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