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3字,读完约1分钟

■孟戈

1998年初夏,我偶然接触到了不到四年前创办的“新媒体”——中国经济时报。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报道风格不同于其他传统报纸,而是聚焦于春雪中的宏观经济报道。这是一份年轻的报纸,深受官员、学者和企业家的喜爱。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洛阳因一系列报道而出名。

我的时报情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进入了《泰晤士报》,成为了一名常驻记者。2000年初,报社任命我为安徽记者站站长,年轻的《泰晤士报》不顾风格大胆用人,把我从记者变成了派出办公室主任。我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独自在陌生的环境中工作,白手起家建立了记者站,培训记者,策划报道,扩大了《泰晤士报》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本着扎根当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报道宗旨,我们先后收集和撰写了《安徽麦农:高产下的幸福与烦恼》、《油菜籽收购调查》等重要报道。出版后,我们受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指示,调整了当年的粮食收购价格。

我的时报情缘

在过去的20年里,《泰晤士报》经历了辉煌,甚至跌入低谷。我曾犹豫过,也曾面对过换工作、拿高薪的诱惑,但我一直热爱并坚持从事新闻工作。在当前媒体整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新闻老手的坚持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脚、视力、脑力和笔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时代转型发展同频共鸣,在智库媒体发展中发挥最强的声音。

标题:我的时报情缘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