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21字,读完约12分钟
各级民办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多样、有特色的选择性教育服务。各级政府要大胆创新,因地制宜,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突破制约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的瓶颈因素,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智囊团观点
根据编者按,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对高质量和多样化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与高质量和多样化教育供应不平衡和不足之间的矛盾。民办教育在有效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消费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育供求矛盾,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作用,深化教育供给方的改革,并提出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所
私立教育研究小组
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消费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办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过了一条从有益的“补充”到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
根据《2018年国民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全国各级私立学校有18万所,占全国总数的35%;民办教育在校生5378万人,占全国近20%。民办教育的发展不仅弥补了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而且通过“鲶鱼效应”促进了整体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目前,教育供给方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教育特别是高质量、多样化、高效教育的供给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第二胎政策的放开,全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教育资源的供需缺口逐渐扩大。
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学龄儿童数量增加了11.8%,而普通小学数量减少了近24%,初中数量减少了近9%。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大班”教学和高价学区的现象。据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有超过26万个大班,学生人数超过56人,个别学校的个别班级甚至高达80个,远远超过了国家的上限标准。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受到外来人口流动趋势和户籍人口波动趋势的双峰影响,教育供求失衡尤为突出。目前,优质民办教育仍然供不应求,资源分布不均,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保障机制和监督体系。经营私立教育的人通常都有焦虑和观望情绪。为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探索民办教育优质发展的新途径。
(1)完善支持民办全纳幼儿园发展的制度保障,降低民办幼儿园运营成本,确保民办全纳学前教育“减收学费,不降低质量”,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民办学前教育在提供学位服务和缓解招生矛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共有民办幼儿园165,800所,占全国总数的62.16%;公园里有2639.78万儿童,占全国的56.69%。目前,民营公园的质量参差不齐,如“弱村多城”、“入园难且贵”等。儿童受教育的根本政策在于全民受益。推动民办园建设成为全纳幼儿园是提高学前教育全纳率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适应时代,打破体制束缚,创新发展思路。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励和补贴、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全纳教育服务,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要建立分配、收费、补贴相结合的学前教育投资机制,有效分担办学成本,实行收费动态调整,确保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为包容性私人园区提供了学位补贴、租金补贴和人均配额补贴,并推动了公立和私立包容性园区的“四个统一”。要鼓励公办、公办、民办幼儿园的混业经营模式,加强全纳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指导,确保全纳幼儿园的减费不“降级”。加大对包容性民办园的动态监管和定期评估,建立退出和激励机制,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2)加强中小学集团化和品牌化建设,完善“名校扶弱”、“名校带新”等“传承助人”机制,打造民办学校特色品牌,进一步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招生制度,落实“公民同等录取”政策,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优质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有利于弥补多元化、高端教育供给不足的不足。目前,中国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仍有很大发展,空.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8年,中国私立小学和初中的比例分别仅为3.82%和10.51%。目前,上海的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良好,民办中小学学生人数约占全市学生总数的1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一些私立学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捏尖子”挑选学生和排挤公立学校。民办学校的内涵和优势在于:提高办学理念和整体办学质量,打造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模式、鲜明的特色和响亮的品牌。民办中小学可以促进办学集团化,鼓励精英学校、精英学校和弱势学校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做好民办学校的品牌建设、维护和传播,着力形成差异化优势,打造中小学精品课程和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制定公平合理的招生标准,允许民办学校组织综合面试,择优录取。扩大“公民同招生”的覆盖面,冷却“择校热”。
(3)强化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坚持“平等、畅通、融合、实用”的理念,构建多层次、多标准、层层递进的职业教育“立交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具有学制短、专业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改善劳动条件,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民办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8年,私立中等职业学校(不包括技术学校)占全国的25%,比上年增加了约6个百分点。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必然举措。同样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要走向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和公办职业教育,并加强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做好分类管理后的财政支持和减税工作,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均资助体系,使人均资助惠及民办高职院校。要开辟上升通道,建设多层次、多标准、层层递进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完善“职业高考”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分互认,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市场需求。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动手动脑、学做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科技人才的社会经济待遇,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
(四)确保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有效缓解民办教师专业吸引力低、流动性高、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民办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素质和队伍的稳定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据调查,目前,私立学校约占中国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教师人数占五分之一,专职教师仅占六分之一。民办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待遇保障不足、职称评聘不到位、专业发展有限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民办学校的发展面临着“难以招录”和“难以留住”的困境。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和优化民办学校师资队伍。要重视教师资格,弱化准备对教师福利的影响,统筹推进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一体化”队伍建设。确保私立学校的教师在法律地位、工资和福利、职业发展、退休和养老金等方面享有与公立学校教师相同的待遇。,从而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一种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要支持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结对帮扶,让名校发挥孵化器的作用,有计划地为民办学校培养和输送优秀教师和管理经验,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职员工的道德、专业和专业素质,培养具有教书育人情怀和专业水准的民办教师。
(5)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改革,构建完善的分类管理体系,有效保护民办非盈利学校组织者的管理和决策权,避免“剥夺”,稳定办学预期。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旨在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的法人资格和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落实财政、税收和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发展,鼓励营利性民办学校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教育产品,以更加明确的政策导向丰富多元化的教育供给。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应该“促进”而不是“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差别优惠税制,综合考虑民办学校的“公益性”和“盈利性”,确保不同属性的民办学校享受不同但适当的税收优惠待遇。坚持“科学分类”、“突出公益性”的原则,根据民办学校法人类型的多样性,调整和完善现行税制。明晰产权属性是明晰办学属性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核心内容。要明确“非盈利”不等于“非盈利”,做好“非盈利”与“盈利”的区分和解惑工作,推动不同民办学校的重新注册,使之成为享受差别化扶持政策的基础。要充分保护现有民办学校组织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确定民办教育组织者前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终止办学时对投资者的奖励和补偿方法。作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府的支持主要包括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激励、捐赠激励、土地分配、税收减免等;对于营利性民办学校,扶持政策主要表现为政府在购买服务和税收优惠方面的支持。
(6)鼓励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充分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多元化、国际化教育服务,大力推进“留学”模式,缓解教育消费大溢出的现状,规避经贸摩擦对留学的影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海外办学。目前,中美经贸摩擦的逐步升级给中美人才交流和学习带来了诸多限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国内外采取分段培养模式,有利于丰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规避经贸摩擦带来的出国留学风险。通过引进国外的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资源,中国大学可以探索建设“混合制”大学的发展道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吸引更多的海外大学“走进”办学,保持中国的教育消费,让学生不用出国就能获得海外教育资源。海南将于2020年启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项目,探索海外高水平院校和企业在海南自主办学。优秀的办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要加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和有效利用,鼓励中外大学在课程开发和科研创新方面进行合作交流和相互学习,构建中外合作教育从引进吸收到整合创新的全链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加强引进国外优势学科和紧缺专业,开设中国特色课程,培养更多高素质国际人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化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出发点,鼓励国内高校“走出去”到国外办学,与世界分享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国经验。
民办教育为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表明,私立教育仅使用约1%的公共财政资金,却为社会提供了20%的公共教育服务。私立学校的存在为不同的班级创造了多样化的教育发展模式。民办学前教育提供全纳教育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入园困难;民办义务教育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有利于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缩小供需差距;民办职业教育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了大批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大学中外合作教育提供国际教育服务,促进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和学习。为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作用,应着力改革教育供给方,坚持公益性取向,保障民办公共教育的平等法律地位,提升民办教育的“质与量”。严格遵守公益属性,首先履行社会责任,是民办教育组织者的责任和义务。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全纳教育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义务教育,提供学位供给。不同属性的学校应给予同等重视,使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税收优惠待遇。我们要始终把握办学的生命线,鼓励民办学校形成品牌,发展特色,使民办教育在差异化中获得新的动力。各级民办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多样、有特色的选择性教育服务。各级政府要大胆创新,因地制宜,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突破制约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的瓶颈因素,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题: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 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