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0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7日电:美丽新疆的秘密——解读新疆的生态之路
新华社记者张小龙
每年“突破1亿人次”的游客数量正在成为新疆旅游业的常态。新疆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亿人次,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589万人次,预计全年将超过2亿人次。
新疆旅游业的腾飞得益于交通的大改善等有利因素,也有赖于生态领域的不断努力:从理念到政策,从实施到监管,一系列措施不仅是新疆的生态之道,也是美丽新疆的秘密。
理念创新:矿业城镇成为旅游胜地
在新疆最北部的阿尔泰山南麓,有一个著名的矿业城镇,叫做可可托海。过去,该镇大部分时间都在采矿,这给工人家庭带来的生活条件远远高于新疆的平均水平。邻近城镇的居民把这个城镇视为“小上海”。
持续了半个世纪的高强度开采也导致了小镇堆积如山的“尾矿堆”。在大风的情况下,到处都是矿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矿石价格的波动,该镇的经济难以为继,大量人口迁出,只留下巨大的矿山、破败的城镇和孤独的工人。
本世纪初,小镇终于告别了矿区,迎来了景区。成群的采矿工人告别了掘进机,开始了汽车轮渡。尾矿堆被改造成滑翔机起飞和降落的平台,矿山被改造成工业旅游景点。
在新疆这个资源型地区,矿业城镇向旅游景点的转变反映了当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库希塔·阿拉(Kusitar Arah)曾在矿场工作,现在每天都开着电动汽车渡轮,载着近千名游客进入小镇附近的大峡谷风景区。他说:“保护自然,它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礼物。”
严格的政策:大量用水者成为节约用水的先锋
围绕新的发展观,新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严明”政策:
——严禁“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进入新疆;
——严格执行自治区政府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一笔”审批制度;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
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上游,一个农业大县的领导干部哀叹说,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后,农业灌溉用水突然短缺,洪水灌溉无法像以前那样持续。
在严格用水红线的推动下,该农业县全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滴灌技术已在所有乡镇推广,每亩土地灌溉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更多的水被输送到中下游,这为胡杨林的恢复、荒漠化的预防和控制以及那里人类住区的改善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彻底实施:拆除高原上的地雷
2018年4月,海拔4000多米的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与当地政府等职能部门联手,在保护区内9个矿山旁搭建简易帐篷,日夜监督各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
2017年8月,中央环境保护监察局视察了新疆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检查组的反馈,我们努力按照‘全部关闭,立即拆除,尽快完成生态恢复’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非法和违法矿山的治理。”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翔说。
一位参与整改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回忆说,大家“白天盯着装载机,晚上拿着氧气瓶”,到2018年9月底,保护区所有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已经完成。今年,高原预备役一线干部平均停留时间超过160天,最高为220天。
截至今年2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的信息显示,新疆29个自然保护区的970个探矿权和20个采矿权已有序收回,9个自然保护区的恢复工作已全面完成。新疆水、气、土、自然生态等环境问题得到集中整治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严格监督:干部住在污水处理厂
2018年,在新疆北部的富蕴县,副县长和几位局长住在郊区的污水处理厂。这些干部之所以留在那里,是因为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指标没有达标。
这个小镇的雪季持续了半年多,气候寒冷。冬季温度低,污水净化效果差,出厂水监测超标。连接到网络的监控设备将这一情况实时传输到乌鲁木齐和北京的监控机构。
这种监督往往是正常的。以下是2018年新疆在环境监管和执法领域的部分工作数据:
——自治区共受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705件,处罚金额2.16亿元;
——自治区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每天对各类污染源进行17900次监测,通过随机抽样实现100%全覆盖;
——在全国各省、地、县、市建立首个三级环境投诉集中受理中心,24小时受理,全年受理有效报告4679份,完好率100%...
经过半年的技术改造和调试,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终于在两个月前通过了监测和验收。一位参与这项工作的地方干部感慨地说:“这是最生动的生态环境课。”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美丽新疆的秘密——解读新疆生态之道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