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8字,读完约4分钟

9月19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一系列省(区、市)新闻发布会。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吉宁说,70年来,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2.8亿元增长到3万多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已进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首都的现代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资本功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坚持把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放在首位,形成了‘北京服务’的品牌。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展示“首都风貌、古都魅力、时代风貌”鲜明的城市特色。北京已成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现代化城市,并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陈吉宁介绍,科研投入强度为6.17%,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形成网络,总里程636.8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93.4%,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元左右增加到6.2万元;平均预期寿命从52.8岁增加到82.2岁;永久居民的受教育年限从5.3年增加到12.5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从不到2万人增加到100多万人。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城市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会在/。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等重大国内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包容和自信的形象;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超过1亿人次,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正式通车。总部设在北京的财富500强企业有56家,居世界第一。此外,北京还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运之城”。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十八大以来,北京与时俱进,努力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首都的目标阔步前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北京围绕实现“首都”功能规划“城市”发展,在“城市”的更高层次上发展服务保障“首都”功能。北京作为中国第一个发展水平较低的超大城市,在刚性降低的约束下,积极探索实现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空城市空间格局历史性重塑。京津冀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一核两翼”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北京坚定有序地开展了化解、整顿和促进升级的专项行动,提升了首都的功能和城市的质量。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高标准,首批35个市政当局和14000人顺利入驻。全球主题公园、学校和医院等一系列关键项目进展顺利。全力支持熊安新区规划建设,积极支持熊安新区需求。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第三,大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加快转变城市发展动能。实施“9+n”系列政策措施,率先开展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用电专项服务。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全面拓展和开放服务业的试点城市,北京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cepa一起,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实践。形成了68项开放创新举措,一批著名的外国金融和服务机构落户北京,如标准普尔、穆迪和第一家外资证券公司惠誉(UBS Securities)。中关村科技城、怀柔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活力竞相生成。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第四,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民有所求,我有所应”的原则,深化党的建设,领导“街道吹口哨,乡镇举报,部门举报”的改革,大力推进“投诉即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后顾之忧。推进基础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分离综合改革,不断提高群众医疗经验。加快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努力提高生活服务业质量。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0%,城市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为94%,人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佳璘)

标题:北京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