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西宁7月17日电(记者王伟)“村里的3771.6亩林地全部划给了村林场,归我和老邵负责。”钟世泰指着远处的树林说道。村里经营的林场主的工作给了钟世泰,一个贫穷的家庭,一份稳定的收入。

西宁试点分类分档补偿办法打通林地管护“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青海省西宁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了《西宁市森林生态效益分类分级补偿试点方案》。根据规划,西宁市将首先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七沟流域开展森林生态效益分类和分级补偿试点工作,钟世泰所在的朔白藏族乡巴西亚村是试点地区十个行政村之一。

西宁试点分类分档补偿办法打通林地管护“最后一公里”

“这个沟壑盆地占地41.6平方公里。有许多森林类型,如乔木林、灌木林、未开垦的造林地和适宜的林地,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西宁市林草局林草业管理科科长沈奎说,经过技术人员的多次试点调查,最终确定七沟流域集体生态公益林约20979.3亩为分类定级试点。

西宁试点分类分档补偿办法打通林地管护“最后一公里”

巴西亚村党委书记张德才说:“过去,村里的林地无人照管,只能靠自己。村民们只承担了生态补偿,而没有承担责任。有些人甚至在集体林地放牧、挖沙和取土。开始时,村集体也会对集体林地的破坏发出警告,但现在有更多的人破坏了集体林地,这种警告是不相干的。”

西宁试点分类分档补偿办法打通林地管护“最后一公里”

“林地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开垦的造林地分为三类。每个类别分为两个等级。管理得越好,每个村民得到的生态补偿就越多。”听了沈奎的政策介绍后,张德才在心里盘算了一个账户:如果林地得到很好的维护,巴西亚村将获得4.4万余元的补偿,除了50%将继续用于村集体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其余50%将直接存入村民的一卡通,让村民们得到实惠。

西宁试点分类分档补偿办法打通林地管护“最后一公里”

“让群众成为林地管理和保护的实际受益者,让每个人都参与集体林地管理和保护,从而开辟林地管理和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这是这项试点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沈奎说,西宁试点工作成功后,青海省将推出一系列生态奖励和补充措施。届时,青海省林地管理和保护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对其他地区的基层林地管理和保护工作也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宁试点分类分档补偿办法打通林地管护“最后一公里”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标题:西宁试点分类分档补偿办法打通林地管护“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