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1字,读完约7分钟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五年来,在新的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指引下,中国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企业数量和总资产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于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工人数量有所下降,这是适应这一过程的正常调整。
第一,工业经济规模扩大,总量稳步增长
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345.1万家工业企业,与2013年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7.4%;总资产139.3万亿元,年均增长5.8%。工业经济的总分布呈现出以下特征:
(1)东部地区集聚效应明显,四省合计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截至201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分别为242.3万家、61.3万家和41.4万家,分别占全国的70.2%、17.8%和12.0%。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位居前四位,分别占16.9%、15.0%、12.5%和9.2%,合计占50%以上。同时,东部地区工业企业数量比2013年底增长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聚集在东部地区,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规模和经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截至201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总资产分别为80.2万亿元、30.6万亿元和28.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7.6%、22.0%和20.5%。上述四大省仍占据绝对优势,江苏、广东、山东和浙江分别占10.9%、10.7%、8.6%和7.2%。与2013年底相比,东部地区资产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了0.5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底,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工业企业数量仅比2013年底有所下降。其中,北京和天津的工业企业数量分别比2013年底下降20.2%和10.3%,年均分别下降4.4%和2.1%。受产业转型升级影响,上海工业企业数量同比下降37.8%,年均下降9.1%。
(2)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居首位,钢铁行业去产能效果显著
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动能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截至2018年底,设备制造企业137.7万家,同比增长58.0%,年均增长9.6%,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9.9%,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总资产47.7万亿元,同比增长50.0%,年均增长8.4%,占工业企业的34.2%,同比增长4.0个百分点。设备制造业的家庭数量和资产在所有主要工业部门中排名第一。其中,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与2013年底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7%和11.6%;与2013年末相比,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总资产分别年均增长15.2%和10.9%。
近年来,随着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在去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22000家,同比下降42.0%,年均下降10.3%;资产总额为6.5万亿元,较2013年底下降4.7%,年均下降1.0%。
(三)民营企业持续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放缓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减税、金融支持等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小微企业比重较大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底,民营工业企业达到291.2万家,比2013年底增长65.4%,年均增长10.6%,占工业企业总数的84.4%,比2013年底增长11.3个百分点;总资产40.5万亿元,同比增长48.6%,年均增长8.2%,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29.1%,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
近年来,由于优惠政策的弱化、劳动力和其他资源成本的上升以及内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步伐有所放缓。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外商投资工业企业4.4万家,比2013年底下降1.2个百分点。但外商投资企业资产保持小幅增长,2018年末总资产为13.4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4%,年均增长1.4%。
第二,工业企业的就业率下降,结构显示出积极的变化
截至2018年末,中国工业职工平均人数(以下简称工业职工人数)为11521.5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2504.3万人,减少17.9%,年均减少3.9%。工业雇员人数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行业汽车制造业保持增长,钢铁和煤炭行业大幅下滑
截至2018年底,在41个主要工业行业中,37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2013年底有所下降,4个行业保持增长。在员工人数不断增加的行业中,除了煤气生产和供应、水生产和供应、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维修以外,只有主要行业的汽车保持增长。2018年末,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较2013年末增长5.0%,年均增长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分别下降47.5%和43.2%,年均分别下降12.1%和10.7%,居主要工业行业首位。这充分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效性,也进一步体现了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效应。
(2)先进制造业就业比重增加,就业分布发生结构性变化
尽管工业雇员总数有所下降,但各行业之间的雇员分布发生了积极变化,从传统的原材料制造和高能耗行业逐渐转向先进制造业。2018年末,原材料制造业和高能耗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2.4和2.1个百分点,而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上升4.8个百分点,占39.2%,反映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
(3)大部分地区的员工数量有所下降,地区分布稳步变化
截至2018年底,在31个地区中,除西藏以外的其他地区的工业从业人员数量较2013年底有所下降。其中,前五大劳动密集型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南[3]的员工总数较2013年底下降了13.8%,年均下降2.9%。
不同地区的工业雇员人数稳定不同。截至2018年底,东部地区工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的62.2%,与2013年底持平;中部地区比重为23.9%,增长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13.8%,下降0.3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比重为44.9%,比2013年底高1.9个百分点。上述区域间分布变化反映了“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此外,京津冀地区工业从业人员占全行业的比重从2013年底的6.8%下降到2018年底的6.1%,下降了0.7个百分点,反映了京津冀为缓解非资本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成功。
(4)民营企业就业总体稳定,吸纳就业主体地位加强
截至2018年底,私营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同比下降1.0%,年均降幅比全行业低2.9个百分点;雇员人数占所有工业雇员的51.9%,比2013年底增加了7.2个百分点。
近年来,在产业发展升级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工业就业需求放缓,从业人数呈下降趋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于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工人数量有所下降,这是适应这一过程的正常调整。
注意:
[1]这里的工业企业是指工业企业的法人实体。
[2]由于十进制选择造成的一些计算数据和总数的误差不是机械调整的。
[3]2018年底,这五个地区的工业企业员工总数约占所有工业企业的53%。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
标题: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用工人数有所下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