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1字,读完约6分钟
□实习记者李林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反贫困的方向:一是打一场全面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硬仗;第二,巩固扶贫成果;第三,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中国与贫困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据估计,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将摆脱贫困,贫困县的退出率将超过既定目标和任务的90%。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将贫困人口减少到1000万以下,意义重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仁中扶贫任重道远,贫困地区还很深,弱势群体还很多。”12月4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郑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研究报告会”上发表讲话。此次会议由中和农村信贷发起,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资助。
农民有信贷需求但没有申请贷款的原因
从供求双方看农村金融
绝对贫困问题在2020年完全解决后,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如何提高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如何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解决农村金融“活血”问题已成为关键。党和国家也从重大战略层面对如何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继续支持扶贫和农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上述研究是从农村金融供给和农村金融需求两个方面进行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于坚完成了《贫困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信贷供给》报告,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龙耀编写了《从扶贫到农村振兴——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调查》报告。研究历时两年,对6省60个县的180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在4000多份有效问卷和对几十个机构的采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专门的研究报告。报告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现状、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新闻发布会上,农村金融相关领域的数十位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实践者和研究人员聚集一堂,讨论如何通过机制和技术创新,建立“三农”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前中国农业办公室主任、前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英碧指出,报告抓住了需求的角度,以数据为支撑,证实了过去对农村形势的理解和判断,对新农村形势有了更多的了解。
正规金融部门的供应遇到了瓶颈
作为《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信贷供给》报告的撰稿人,余建拓从供给的角度阐释了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和挑战。报告通过对五个县的调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据余建拓研究,2003年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为突破口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改革,改善了机构治理结构,提高了管理能力,扩大了业务范围,提高了供给水平和能力,服务内容和领域多元化。
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信贷可获得性
同时,研究报告分析了改革的不足之处,如改革的失败,一些机构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金融业务中对城市化进程的忽视,缺乏有效的金融创新,多重委托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传统的信贷技术和模式下,正规金融部门遇到了农村金融供给的重大瓶颈,缺乏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的能力。
报告指出,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有效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并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消费和生产金融需求。同时,突破供给瓶颈有赖于技术进步的金融创新。要打破县域金融供给的垄断,促进政策、发展和商业金融的融合,促进传统正规金融与新金融主体的合作,通过竞争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报告还指出,有必要纠正对金融扶贫的误解,明确金融职能与金融资金的区别,将金融资金和金融资金用于扶贫,但金融服务应考虑商业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专家说,融资的方式不是内部融资,而是外部融资。“在我们致力于金融服务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提高一些被服务群体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李燕说。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的数字经济专家丁于认为,知识的支持比金钱的支持更重要。在下一阶段,应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前台出纳员的潜力,并以他们为纽带和数字支持,对农村人口进行一系列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科技能力和其他相关赋权。
农民的信贷需求仍然强劲
姚从农村金融需求的角度进行研究,发表了《从扶贫到农村振兴——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调查报告》。
据介绍,课题组调查了河北、内蒙古、辽宁、甘肃、四川和湖南6省60个县的180个村庄。样本县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代表中国贫困地区的经济金融状况。研究内容包括贷款来源、贷款类型、贷款需求和可获得性等。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相关数据。
研究表明,农户的信贷需求仍然强劲,31.39%的样本农户有正式的信贷需求。然而,传统银行机构的信贷满意度仍然较低,只有18.38%的农民通过申请获得银行贷款。一方面,低信贷满意率表明一些农民的贷款申请被拒绝,或贷款被批准但金额不足;另一方面,农民有信贷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向银行申请信贷,占有信贷需求农民的35.55%。其中,合同条件(如抵押担保)、高隐性交易成本(复杂而漫长的贷款程序)和对贷款潜在风险的恐惧是农民害怕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
此外,研究报告指出,小额信贷是正规银行信贷的重要补充。首先,小额信贷客户大多是非银行信贷客户。其次,小额贷款信贷帮助农民获得信用记录,为这些不受银行青睐的农民进入正规信贷体系起到了垫脚石的作用。第三,小额信贷的特殊信贷合同形成了不同于正规银行的客户筛选机制,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方式。
因此,报告认为,要重视非存款贷款机构的作用,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发挥其在服务扶贫和农村振兴中的补充作用。商务部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白承宇建议,小额贷款公司应尽快获得明确的法律地位:“例如,监管机构应考虑向中和农村信贷等管理水平较高的小额贷款机构发放更符合其业务性质的金融许可证。”
除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周也指出,在农民层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必要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需求。
资料来源:《从扶贫到农村振兴——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调查(2019)》报告
标题:破除供给瓶颈 做好农村金融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