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2字,读完约6分钟
2019年双十一根据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统计,天猫双十一的营业额为2684亿元,创下新纪录。营业额仅在96秒内就超过100亿元,比去年快29秒;从11月1日零时至11月11日23时59分,“11.11京东全球好东西节”累计订单金额超过2044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开场一分钟,苏宁电器3c就破了10亿,苏宁国际破了1亿...
今年的“双十一”,电子商务平台再次呈现火爆景象,中国人的消费热情再次创下消费新纪录。
从电子商务公司的“光棍节”促销活动到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消费狂欢,“双十一”的交易数据打开了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窗口。
看看消费趋势
质量、智能和下沉
上升的数据显示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最新的消费趋势。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和低价格但高质量的需求仍然保证了高标准,这也迫使商家提高供应方的能力和生产方的效率。
成交量凸显消费质量的提升。
在京东,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3000元以上价位的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00%,70寸及以上的电视机销量同比增长400%以上,2000元以上的高端美容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70%,有机牛奶销量同比增长4倍,定制旅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倍。电子产品应该更高端,食品应该更有机,服务应该定制化...在数据增长的背后,中国消费者对生活质量有着更迫切的要求。
营业额描绘了智能生活的图景。
高科技和智能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5g手机、清扫机器人、智能家居和智能翻译耳机等产品已经成为爆炸性的模式。在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10分钟内的销售额是去年的7倍;戴森电动拖把比去年多卖了10分钟,成为新产品的领导者。智能产品正在帮助消费者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此外,语音订购和ar化妆测试等消费场景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升级,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营业额凸显了消费的下降趋势。
天猫和淘宝网总裁范姜表示,11日,预计淘宝和天猫的手机用户数量将增加1亿,70%以上的新用户将来自低迷的市场。
就电子商务平台而言,在中国日渐衰落的市场中,有近300个地级市、3000个县城、40000个乡镇和660000个村庄,人口近10亿。“小城镇青年”对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消费偏好正逐步与一线、二线城市接轨。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者市场,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正主动或被动地向低迷的市场靠拢。
著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数字技术不断优化各个环节,在保证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低价,提升产品质量和对消费者的服务。刘兴亮认为,电子商务平台沉没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最终受益者是中国经济。
挖掘活力之源
政策支持、消费拉动和技术赋权
与目前1000亿元的营业额相比,“双十一”2009年的营业额只有5000多万元。在“双十一”的十一年里,中国经济地图上的消费驱动力一直在上升。
在这11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以消费为导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消费经济进入繁荣、发展和快速变化时期,新的消费趋势、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双十一”等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对促进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双十一”营业额再次取得好成绩,这也得益于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减税和减费数据。在前三季度的新减税措施中,个人所得税两步改革增加了4426亿元,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一方面,税费的降低降低了消费品的价格;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的降低直接增加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双十一”营业额创新高,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的升级。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张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双十一”数据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地区、一个平台、一个企业的数字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几十万笔交易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而每天超过3000亿元的交易量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通信能力、连接能力和支付结算能力。制造商和商家之间的协同作用是一种考验。大量包裹必须在几天内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而且它们还需要强大的现代物流能力。”张对说道。
展望未来发展
多角度、全方位、更加理性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5.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2.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43.7%。像“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正在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内需动力。
在网上销售额不断上升的背后,我们也应该关注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电子商务法》颁布后,相关规范不断完善,但在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上,“先升后降”的套路依然存在,假冒名牌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让消费者无法理解账号的数字游戏依然存在。
张认为,“双十一”的成交量可以解剖麻雀,对分析国民消费趋势相当关键,但不能作为分析国民消费能力的唯一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吴昌海教授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据统计,在商家营销手段的强烈刺激下,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时往往缺乏理性,部分消费者存在“透支”消费行为。那一天之后,大量的退货接踵而来,商家发布的消费数据应该有一定的折扣。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的增加更多地反映了消费者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变化,消费习惯的变化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消费能力的唯一参考。
吴昌海提醒说,在“双十一”购物狂潮的背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不乏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挤压供应商的利润,导致低价竞争甚至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培养消费者理性的消费观念,如何用更真诚的营销方式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答案。
近年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电子商务平台和平台运营商在享受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收益红利的同时,应坚持诚信经营理念,注重供给方改革,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和效率提升,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标题:透过“双十一”数据单 看中国消费市场新活力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