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4字,读完约8分钟
宁波江北绿野山白石园。沈国峰(仲景视觉)照片
江北的茅岙村风景如画。照片由周思聪(中景视觉)拍摄
大连村的村民正在庆祝中国农民的收获节。照片由丁济民(中景视觉)拍摄
宁波江北区作为浙江省宁波市唯一的国家级农村产业整合示范区,在城郊、山水自然优势不断发掘之前,已经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走上了“城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的农村振兴新路子。
在农村综合村的农业节上,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活力农场,ip效应吸引了大量前来拍照和打卡的游客;在毛坳村,在村民们自己建立的寄宿家庭里,一桌一桌的农家菜被打开...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幅乡村美景和财富的画卷缓缓展开,希望的田野里到处释放着农村振兴和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宁波唯一的国家级农村产业整合示范区,江北区在充分利用城郊、山水自然优势之前,不断探索实践绿色发展理念,走上了“城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的农村振兴新路子。
全村统一流通
创造一个美丽的郊区乡村综合体
“萌萌有田野、池塘和小动物。孩子们特别喜欢来这里玩。”吴女士,宁波人,是甬江街大仁村的忠实游客。当她周末来看望她5岁的儿子时,她更新了她的年卡。“它不同于普通的游乐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休闲活动,而且都在郊区,离城市很近。来这里很方便。”吴女士说。
宁波人都知道,大仁村所在的甬江北郊,曾经是宁波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包括五个已建的村庄,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菜园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破旧的老房子和混乱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难题。
2016年,永江街以高于市场价三倍的租金租回了土地,成功地将农民的“菜篮子”换成了“钱袋”。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2500亩土地顺利而集中地转移到了这个村庄。与此同时,约40,000平方米的农业温室被拆除,450个家庭去城市工作,睡眠资源被唤醒。
由于邻近乔庄机场,由于其要求有限,不可能建造高层建筑,这意味着很难在这里发展现代商业。“位于郊区和一个大的牧区是这里最大的特色。在宁波郊区开发休闲目的地,体验传统的乡愁,是我们的首选。”宁波市江北区农业和农村局局长空雨告诉记者。
很快,符合江北区发展理念的浙江大仁旅游开始落户。“根据村庄总体规划,浙江大仁旅游将对部分地区的村民住宅进行专业设计、建设和改造,对普通住宅和危房进行统一改造,发展农家音乐和手工作坊。对于具有历史、特色和纪念意义的古宅,街道应因地制宜,还有河东磁窑堂、河西中一堂中医药文化中心、夏佳上陈水田花海、外曹村生态旅游步道、范力堂堂?一村一品的乡愁模式,如故居。邕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红说。
2018年9月28日,以乡村夜游和乡村休闲为特色的大仁村试运行。自开业以来,大连村已接待游客75万人次,收入超过2000万元。“该村持有土地股份,每年可以分红。“大仁村”公园的18栋旧房由项目方通过村委会出租给村民,租金每年都高于市场价格。这个项目已经开放一年多了。它还推动了村庄周围的餐馆、寄宿家庭、农产品和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范立堂村党支部书记唐郭俊说。
受大仁村效应的影响,邕江北郊的村庄开始规划并积极探索农村振兴的出路。街道以大仁村为核心,对该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布局。2019年,“城市花园?快乐乡村成功获得首批国家农村产业整合发展示范园区。
村级财产转化
旧厂房改变了形式,重塑了新的活力
在20分钟车程之外的达伦村的东侧,一片900英亩的土地正在绽放。
唐红湾原为台湾工业园区,于20世纪90年代落户唐红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它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村镇”。三、四年前,在唐红许多人的眼里,过去没有什么辉煌,只有肮脏的环境和“低而分散的生产能力”的萧条景象,这成了唐红城市化进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老工业区不仅有唐红厚重的工业记忆,还蕴含着科技发展的种子。”唐红街道党工委书记范胜兵表示,为了让这座老厂房焕发“新的活力”,作为农村振兴“创新创业港”的唐红湾应运而生,为冰冷的厂房和设备增加了温度,使其成为城市的文脉记忆。
2017年,围绕村级产权资源重组,唐红街淘汰升级落后产能120余台,面积4万多平方米。同时,通过8000万元的公共支持和环境重建资金,调动了8000万元的社会资本投资。如今,唐红湾是一个面积约900亩、15万平方米的新兴产业集群,集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工业产品设计等为一体。,通过科学、技术、文化和创造等创造各种产业。截至目前,园区新注册企业400多家,其中注册科技企业168家,注册文化企业近200家。
对于一个街区来说,如果它缺乏休闲和娱乐,它一定是单调的,缺乏人气和活力。因此,唐红湾建成了涵盖电子商务零售体验中心、前沿ar产品体验中心、生态婚礼餐饮和酒店的“108街区”。另一条以休闲文化创造为产业核心,集生产、学习、旅游、购物为一体的“月亮县”商业街,使唐红湾拥有了自己的夜间经济带。
唐红作为宁波首个“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距“唐红湾”不远,已建成阿利夫农场、宝云庄五彩园、火车来斯里兰卡等农业旅游体验项目,打造了适合居住、工作、旅游的长三角亲子微型度假胜地。
“在科技创新中遨游,在人文艺术中徜徉,在小径之间漫步,在‘无中生有’中蜕变成神奇,我相信,正在冉冉崛起的长江三角洲亲子微型度假胜地唐红,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忘记它。”范胜兵说道。
随着农村变成了花园,农村变成了风景区,村民也成了雇员。这个地区的100多名村民已经实现了创业和就业。据估计,唐红村和赵佳村的人均现金收入每年可达4万元,同比增长30%左右。村集体财产租金从过去的8元/月/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0元/月,增幅超过50%,实现了城市美化与村民财富的良性互动。
扎根于山川之中-
构建家庭经济的整个产业链
从江北区慈城镇出发,经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慈城山中的一个小村庄,有着“山重无憾,花明村明”的风光和意境。
坐落在一个高品质的环境,但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从中心城市宁波,毛澳村有潜力发展成为一个城市休闲旅游的财富。位于村口的生态园内,有各种景观设施,如景观瀑布、午睡长廊、溪边亭阁、书吧、茶馆、小屋等。此外,还有一个旅游服务中心和一个供儿童玩耍的空公共房间。
村民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采摘春天的竹笋,初夏采摘杨梅,秋天吃栗子,冬天赏雪。随着北山小道的深入,这个小山村越来越受欢迎。几年前,毛坳村开发了村里的第一个寄宿家庭——茶余山庄,该村的主人陈成了村民住宿经济的“早期采用者”。用从山上砍下的竹子搭起一个棚子,用石墩当长凳...这个精心建造的寄宿家庭也被选为“中国乡村旅游的模范家庭”,它的客人在周末都客满。
B&B的经济越来越热,但由于村民自身条件的限制,B&B的服务水平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得村里B&B的价格始终没有上涨。为此,江北区采取“企业示范+集体参与+农民带动”的模式,引进汉化园、别舍、巨山地等B&B知名企业,通过村集体租赁房屋使用权,以公司整体品牌形象开展开发经营活动,开展“B&B模式”推广项目,引导当地农民转变观念,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引导当地B&B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三方合作,不仅集体经济得到了加强,而且村民还可以从租金、劳务和家庭经营中获得三大好处。企业也有归属感和整合感,真正实现了村企业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利益共享。”空雨说。
今天,在浙江省最好的自然生态村已经建起了15个寄宿家庭,并有3个精品寄宿家庭投入运营,带动了当地寄宿家庭价格上涨20%,年收入增加了100万元。村里10多户农家平均年收入可达30万元。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六年前的不到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万元。
在江北,拥有山水生态资源的毛坳村、慈城南莲村、唐红鞍山村等多个“看山、找水、怀乡”的乡村休闲度假区,都建起了民居。(经济日报记者余通讯员张)
标题:绿色发展助推村美民富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