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回顾2019年,理财市场迎来了许多“变化”,八家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理财产品实现了净值转型...这些变化给理财市场带来了直接影响。
为什么银行理财和“婴儿”理财收入总体下降
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银行理财和“宝贝”理财收入普遍下降。根据荣360数据研究所的监测数据,自2018年3月以来,人民币非结构化理财产品连续21个月下跌,11月份人民币非结构化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2016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8年初,田弘玉宝7日的年化收益率超过4%;今年1月,这一数字约为2.6%;到今年年底,田弘玉宝的7天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2.35%左右。
王新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收益率下降是由于央行今年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反周期调整力度,并通过三次RRR降息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进行了调整,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使得资金整体利率价格下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今年以来,为适应新资产管理法规的转型要求,引导资本成本下行,监管部门清理了非法保本理财产品和虚假超额利润结构性存款,这也影响了理财产品的盈利能力。
财务管理子公司相继成立,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什么变化
截至目前,6家国有银行的财务管理子公司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的财务管理子公司已经开业。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子公司管理办法》,金融子公司发行的公开发行金融产品的销售起点不再设定。这意味着银行融资和公共资金一样,1元钱可以投资。
“过去几年,银行理财的最低购买门槛一直是5万元人民币,这让财富水平较低的人无法进入。”荣360数据研究所分析师表示,新的银行理财规则将最低购买门槛大幅下调至1万元,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购买门槛进一步下调至1元,成为真正的民用产品,吸引了更多投资者。
对此,专家建议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加强了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并将逐步打破刚性赎回。
打破刚性赎回,理财产品的净值对投资者有什么影响
长期以来,许多投资者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他们感兴趣的是银行信贷的背书,这可以在不赔钱的情况下获得稳定的利润。然而,去年生效的新资产管理法规要求资产管理产品打破刚性赎回。当资产管理产品难以赎回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还款。
金融机构不再承诺保护资本和收入,投资者“闭着眼睛购买理财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金融机构履行‘卖方’职责的同时,投资者也应该降低其严格的赎回预期,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选择,这样‘买方就要自担风险’。”董希淼表示,投资者应学会理解说明书,特别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期限、开仓期限、赎回规则、投资方向和范围,提高风险意识和投资理财水平。
更喜欢“保底”,稳定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理财产品
“交易股票太难了,网上贷款频繁爆发,银行存款利率也太低了。我们怎样才能在不赔钱的情况下获得更多利润呢?”风险容忍度较低的马表示。
对于像马这样的稳健投资者,银行推荐结构性存款和存单。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的财富管理经理表示,尽管财富管理产品正逐渐转化为净值,但稳健的投资者仍更喜欢保本产品。因此,虽然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与上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销售非常受欢迎。
数据显示,11月份共有1219笔结构性存款到期,其中包括1185笔人民币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85%,较上月上升16个基点。在同时披露预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存款中,88.03%的到期收益率产品与预期最高收益率一致。
大额存单的收益也比银行定期存款有一定的优势。11月份,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存款分别增长50.09%、50.77%、51.93%、51.29%和50.36%。
业内人士认为,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更具竞争力,可以达到4%以上,适合流动性要求较低、未来3至5年内不会使用该基金的投资者;结构性存款的期限大多不到一年,适合流动性要求高的投资者。
标题:理性理财 把握“变局”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