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4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观众逃离电影院?这件事不简单
对于关心中国电影的朋友们来说,这两天的新闻可谓是“一声惊雷”:
根据国家电影专卖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电影市场总票房为311.64亿元,同比下降2.7%;看电影的人数从去年同期的9.01亿下降到8.08亿,下降了10.3%。
观众减少了9000万,七家a股影视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预计将下降不低于100%。
一家老牌“电影公司”发现,自2011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8年的风雨后,这是票房、观众和资本第一次离开市场。
中国人正在逃离电影院?挠头叹息,一场新的“观众”之战正在悄然展开。
2019年上半年影视公司业绩预测
触摸顶部
说起上半年的电影市场,有两个趋势值得关注:第一,票房的重任完全取决于爆炸。《漫游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今年上半年共获得89亿票房,并赢得近30%的票房市场。与此同时,另外77部电影的票房还不到100万,令人震惊的不安程度。
其次,中小城市电影院的生存令人担忧。前六个月,除了一线城市,其他城市的票房都难逃同比下滑的厄运,传言中新增加的观众——“小镇青年”突然消失。
一些朋友借此机会利用中国电影中的“变脸”理论,抓住“岛叔叔”要求发表声明。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据说票房一直稳步增长,1000亿元的“钱”取得了胜利。你怎么能停止享受一夜三餐呢?
根据“变脸”理论,这是好事,但Facebook的起飞并不仅限于这一两年。
从2010年的数百亿票房开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mainland China电影的票房已经稳稳地超过了600亿;与此同时,它也是沉重的成交量增长无法逃脱的“死胡同”——触及顶部。
以2018年为例,首先,每年电影总量达到“500多部”的高峰;随后,年平均出勤率、单屏产量、单座收入、平均每场人数、平均每场收入等数据均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低值”,并以“影院产能”为红线。
毕竟,我国电影市场的增长模式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完全吻合。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也与国内房地产尤其是商业房地产的爆发节奏产生了共鸣。
自2008年以来,我国商业地产进入了“大跃进”发展阶段,商业地产新建筑面积迅速提高到每年2亿平方米的水平;与此同时,从2012年到2017年,中国新建了近6500家电影院,影院基本上“下沉”到了四线城市和县级城市。
正是“小城镇电影院”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小城镇青年”带来的看电影人数的增加。
现在,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进入大周期平台阶段,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四线市和县级市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周期实际上已经结束。
今年4月,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萎缩的城市”这一范畴——中国城市格局的未来基础——终结了票房“人口红利”的“浮肿”乐观主义和“电影银幕的刚性增长”。
同时,由于2010年至2016年的过度增长和早期透支,近年来资本市场对电影市场的估值大幅下降,资本投资额度的逐步收紧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年总票房3000亿元”的梦想不再处于票房的巅峰。
如果说过去两年的暑期档出现了“突发事件”,比如《狼斗士2》、《我不是药王》,那么今年,即使是那些没有被撤回或换档的个别电影也将“搁置”起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700-800亿元将是中国电影票房的真正“天花板”。
出路的关键是正视和反思时间表、电影和“小城镇年轻人”的口味。
2019年上半年的票房数据
流行的
可以说,电影和电影生产能力的中长期周期性“高峰”是中国当代电影在下一个历史周期的基本格局。
但是不仅仅是电影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随着影院和屏幕数量达到顶峰,一直飙升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现在正在下降,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
解释什么?——无论是以电影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还是以游戏和直播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文学形式,甚至是其背后的整个文化产业,在中长期都陷入了“赏月九日”的“顶”区间。
毕竟,一旦风大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明确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即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低于5%的门槛。
根据2018年的经济数据,去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如果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未来至少要保持4.5万亿元的“小目标”。
“峰口”依然欣欣向荣,但今天的各种产能过剩正在束缚着自己。中国电影在100亿元的范围内站稳了脚跟,并向1000亿元的门槛迈进,这已经说明了一个事实:照搬旧的gdp发展模式,通过扩大渠道赚取市场规模的红利,这种做法已经不再有用。
只有票房理论被打破,低价策略被打破,低门槛产出模式被打破...可以采取的下一个方向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内容,直接戳“广大人民群众爱它”。
举一个电影业“老前辈”的例子。
刚刚在中国电影史上获得票房第三名的《复仇者联盟4》和新上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都一再解释说,好莱坞的《惊奇宇宙》、《华盛顿宇宙》等ip系列已经成为中国票房的一个巨大“收获者”。
这些电影实际上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冷战的高潮——连环漫画。这些当时在美国流行的漫画,今天并不是“对人和动物无害”,而是与冷战时期的各种热点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是美国大众文艺和大众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阴沟”。
通过冷战时期漫威(Marvel)和华盛顿特区(dc)等知识产权的原始积累,2001年《泰空漫游》、《星球大战》等美国“国家体系”产生了电影的不断输出,然后通过大众文学和大众文化领域的不断塑造和训练,美国文化产业体系最终被“培育”成这样一种“自然”的面貌。
以史为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艺和大众文化的可持续生态,也是中国当前文化产业体系在经历一系列“高峰”后持续发展的关键。
具体来说,一方面,传统媒体形式下的大众文艺和大众文化应该开阔眼界,不要看国内出版市场的萎缩。日本版的《三体》一周内已经印了10次,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100万,“走出去”还不如“受欢迎”。
另一方面,对于流行文学和艺术,流行文化-游戏,现场直播,等等。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形式下,朋友们也应该特别注意“媒体原罪论”。
当你接触互联网时,有没有“原罪”?根据2017年的数据,在不到4万亿的文化产业中,2189.6亿网游直接占据了5%的支柱;以网络游戏和网络视听为主的网络文学艺术,规模约5000亿,占整个文化产业的13%。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领导者、先锋队和主力军已经在历史上浮出水面。
观众
然而,有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在今天的屏幕/手机的“另一端”,我们远远没有触及到“城市青年”的真实面目。
“小城镇青年”的称谓诞生于电影圈,并通过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得到普及,在这一称谓背后,有大量来自四线城市和县级城市的未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不稳定、整体收入较低的年轻人。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这一群体作为电影、电视、游戏、直播等不同媒体形式的大众文艺和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者,逐步步入主流视线。
他们的“突然”涌入自然会带来我们长期无法理解和改变的复杂文化局面。在这一大格局中,电影只是先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其背后的时代动能所承载的综合效应将辐射到整个文化产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
在这个层面上,中国的经验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问题一旦解决,将对全球“文化圈”产生相当大的示范意义。
有起点吗?当然可以。
对于“小城镇的年轻人”来说,主题和传统文化永远是他们最大的文化习俗。例如,近年来,无论是《狼斗士2》、《红海行动》、《我不是毒神》、《流浪地球》,都是商业逻辑与正能量传递的双赢。
目前,我们也要大力推进网络文艺:在国内,我们可以通过“小城镇青年”与其他“腹地”的综合加工整合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值,改善跨媒体、文化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从外部来看,它可以有效地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覆盖面——让中国文化从多角度、广范围无声地“走出去”。
在这一点上,每天都沉迷于“吃鸡”的岛叔叔仍然想以游戏为例,和大家多聊几句。
不久前,国外开发的一款以三国为主题的游戏爆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别人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赚了很多钱时,我们真的应该感到高兴吗?
从现在开始,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必须具备华为式的意识,并积累核心技术。游戏领域的核心技术远不止于游戏本身——2008年后,漫威宇宙可以迅速崛起,关键的视觉效果来自北美游戏和电影公司的长期技术积累。
换句话说,不管是游戏还是电影,任何人都必须观看和播放,用嘴说什么都没用。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一代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历史潜能刚刚显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这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逃离”电影院。
观点/孙嘉善(中国美术学院学者)
收集和写作/订购僧侣
标题: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票房下降 7家影视公司净利预缩水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