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70字,读完约23分钟

今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其中首次提到了“萎缩的城市”一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缩小的中小城市应减肥强身,改变惯性增量规划思维,严格控制增量和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市集中。

文件发布后,业界对缩水城市做了很多解释,大部分都引用了同一套数据:从2007年到2016年,中国有80个城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缩水,占12.1%!

“缩城”是中国70年城市化进程中颠覆人们普遍认知的一种现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今天的城市都在为发展而竞争。城市变得“更大更强”和“越来越小”。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一些人陷入恐慌,认为大量人口是城市发展的正确途径,而城市收缩即将下降。

“缩水的城市”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是想让“缩水城市”的规模缩水,还是主动让它们继续扩张?我们今天聊聊吧。

回到2013年的一个晚上,英国访问学者应龙“发现了中国的一个秘密。”当他和他的伙伴们用电脑进行了50,000次ctrl+c和ctrl+v并在地图上标出中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时,应龙意识到,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密度正在下降,或者10,000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2000年至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

什么是街道办事处?在我国,只有有城市的城市才有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单位。也就是说,我们人口减少的地方不仅仅是有“空新村”的农村地区,还有大城市的街道办事处。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这颠覆了许多人的普遍看法。一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增长。如果我们突然说,有许多地方的人口正在减少,城市正在缩小,这就像一个用钢筋混凝土和红砖绿树建成的城市经历了“生、死、病”,城市开始慢慢“枯萎”。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中国有哪些城市在萎缩?

目前,政府对于如何成为一个不断萎缩的城市没有明确的标准,比如几年内会有多少人萎缩。然而,从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康利用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数据,从包括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内的660个样本城市中选取了80个(24个地级市和56个县级市),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率连续三个自然年为负,占12.1%。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吴康曾经画过一张地图,一个黑点代表一个“正在缩小的城市”,而中国东北的一些黑点已经连成一条线。

除了熟悉的东北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有黑点!

(图为吴康利用《2007-2016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发现的萎缩的城市地图)

为什么这些城市在缩小?如果把“萎缩的城市”按其原因分类,它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结构性危机收缩。

最明显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收缩,如甘肃玉门。

玉门油田是中国最早的油田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玉门人在大庆作战,南下四川,跑长庆,两次入柴达木,三次入吐鲁番,先后向中国各油田输送了10多万骨干部队和4000多套各种装备,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但是现在,随着资源的枯竭,“9万人弃城而去,甘肃玉门变成了空”这样的话不时出现在报纸上。稀疏的人流和废弃的房屋很难再现。

宜春、鹤岗、鸡西、双鸭山等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原来对少数资源的依赖已经消失,没有新的东西来替代它,所以“收缩”就要来了。

除了对资源的依赖,过于简单的产业结构很容易导致城市萎缩,尤其是在中国东北地区。

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对成熟,但在工业化后期,由于产业升级相对滞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相对较低,东北许多城市出现了人口外流。鞍山、营口和锦州都属于这样的城市。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如果东北的一些城市由于产业转型滞后而萎缩,那么正在积极转型的城市会不会萎缩?

不是的。

成渝城市群中的乐山、眉山、自贡等城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浪潮中,这些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然而,与食品、纺织、家具、造纸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相比,汽车制造、工程制造、冶金工业、机械等重工业吸纳的就业人口较少,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乐山市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0.62%上升到2010年的2.4%),导致大量人口外出就业。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浙江义乌、绍兴柯桥等城市近年来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当一些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企业迁出时,许多企业的劳动力将会离开,因此在某些年份将会出现明显的人口下降。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此外,科技进步推动的产业升级也让一些城市看起来“缩水”。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佛山和东莞,它们几年前大规模实施了“机器替代计划”。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根据东莞经济信息局提供的数据,从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东莞共申报了2698个“机器替代”专项资金项目,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43%,可减少就业近20万人,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大量劳动力。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第二,大城市周围的收缩。

如今,城市发展已经从城市间的“单枪匹马”发展到城市群和大都市地区间的“团结”竞争,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大都市的溢出效应是农民工的主要聚集地,在放宽定居政策的条件下,这些城市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这也成为一些城市人口外流的强大“拉力”。被北京和天津包围的三河,和成都隔壁的都江堰,都属于这种城市。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第三,由于发达城市的收缩。

发达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如天长、汉中和洪湖。这些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追求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环境,人口的流失是不可阻挡的。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第四,偏远边境城市的收缩。

偏远的边境城市,如埃尔贡、哈密和根河,也容易因地理位置偏远和环境恶劣而造成人口流失。

几天前,网上流传着一篇名为《逃离边城》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刚被东北地方公务员录用的年轻人,他冲破了传统家庭层层阻力,最终放弃了在地方体制中的工作,以保护自己的收入不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去南方的一个大城市做脱口秀艺术家。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本文主人公所在的东北城市是一座边境城市,人口约40万,气候寒冷,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很难忍受冬天。为了追求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条件的家庭一般会选择去秦皇岛、烟台等地购买房产,每年约有1.6万人离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偏远边境城市的萎缩趋势。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收缩的原因是复杂的,很多元。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政策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城市收缩,而城市收缩并不都是负面的。从长远来看,上述城市积极转型升级,走生态化道路,有利于城市更好的发展。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人类城市进化的历史也是城市收缩的历史!

虽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才提出“萎缩城市”的概念,但城市萎缩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而是始终伴随着城市的演变。可以说,人类城市进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城市扩张和收缩交替的历史!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在城市发展的早期,一些城市由于战争、灾难、传染病等外部突发事件而迅速收缩甚至消失。历史书籍被打开了,比如被火山爆发摧毁的庞贝古城和被侵略者洗劫后被遗弃的吴哥窟。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1899年艺术家绘制的吴哥窟12世纪全盛时期的复原图)

一些城市经历了漫长的衰落过程。例如,在罗马帝国兴起期间,有许多规模相当大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和商业。

然而,随着罗马帝国不再扩张,城市失去了被战争奴隶统治的劳动力,不得不迁往拥有更多农奴和工匠的农村庄园。庄园变得更加自给自足,并逐渐脱离城市市场交易。此外,由于技术发展的停滞和日尔曼野蛮人的不断入侵,生产力低下,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逐渐萎缩,有些甚至沦为教堂聚会的场所。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与这些先例相比,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的城市收缩要平静得多:人口损失相对缓慢,外部干扰相对较小。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仅用世界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45%的工业产品。在当时,它是一个稳定的“世界工厂”,这也使它的工业影响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成为产业工人,促进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这一趋势随后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美国、日本,然后席卷全球。数据显示,1800年城市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1900年一百年后占14%,2000年一百年后占47%。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1801年至1901年英国各行业的劳动力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钱乘旦第一工业协会)

然而,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总是处于“兴奋”状态。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工业化日趋成熟,它们的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一个黯淡的“另一面”——城市已经收缩。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英国是第一个感受到城市收缩带来的凉爽的国家。

就像当年从荷兰手中夺取“世界霸权”一样,其他工业国家的迅速崛起也侵蚀了英国霸权的工业基础。

自19世纪末以来,英国工业已经非常疲惫,煤炭、纺织和钢铁制造等传统工业在世界总产量中的份额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在化学、机床和电器等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中,英国很快失去了领先地位,并不断受到美国和德国等新兴工业强国的挤压。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世界工业强国地位的变化

资料来源:斯塔夫里和阿诺,“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

英国意识到,由于其疯狂的工业扩张,其生产能力已经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很难重组以与新兴的美国和德国竞争,也不像完全专注于世界商业和金融中介的角色那样容易。然后,“去工业化”开始了,传统的工业城市如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后进入了收缩阶段。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英国开始了“去工业化”的进程,然后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带头。20世纪6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逐渐复苏。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美国的制造业遇到了来自德国和日本的激烈竞争。从1951年到1965年,美国的工业增长率为4.7%,德国为8.1%,法国为5.7%,日本和苏联分别达到14.4%和10.7%。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美国最明显的工业衰退是一度杰出的钢铁和汽车工业。除了产量占世界份额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二战后这两个产业取得的重大技术进步几乎没有被美国开发或采用。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在这种背景下,类似于最初的英国,美国经济的资源不断地从工业制造部门转移到服务部门。到目前为止,这种转变还没有逆转,甚至连制造业也经常因缺乏资金而失血。底特律、匹兹堡和芝加哥等传统工业中心正在萎缩。以底特律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底特律的人口在高峰期达到了185万。全世界的人都羡慕地来到这座汽车城,羡慕人类劳动和技术的结合,但今天,人口还不到70万。前汽车城将制造业转移到郊区和小城镇后,逐渐转移到加拿大、墨西哥和海外更远的地方,其受欢迎程度也随之下降。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不久之后,美国城市萎缩的趋势超过了欧洲工业国家。从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间,大规模萎缩的城市数量增加到了38个。

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欧美等国家都认为“去工业化”是工业发展中一种非常先进的行为。毕竟,他们可以享受到服务业带来的巨大好处,而且他们不必提前生产产品。许多国家以美国为榜样进行模仿,例如,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去工业化”的进程,这使得其工业空心愈演愈烈;甚至像巴西和哥伦比亚这样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忙于失去工业化,这导致它们的工业竞争力不断下降,并拖累它们的经济发展。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除了“去工业化”,20世纪全球城市收缩的另一个杀手是“反向城市化”。

20世纪,许多城市无序扩张所引发的“城市病”(指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口拥挤、住房短缺、环境污染和无序问题)使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差,“脏乱”的程度超乎想象,以至于美国城市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曾愤怒地指出,“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人生活在如此残酷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中...毫无疑问,东方已经做到了。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缩小城市被认为是缓解“城市病”的好策略,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广。综上所述,这不外乎是对城市空房的合理规划,以及将一些人转移到郊区和周边的卫星城,这大大减少了大城市的人口。英国的“新城运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政策促进了郊区的发展,苏联的“消除城乡差别”的城市分权政策都在短时间内促进了城市的收缩。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这两种主要力量,混合着老龄化、资源枯竭、社会制度变迁、局部战争等一系列因素。,使城市收缩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根据《缩小城市》一书,在1990年,世界上约有1/6的城市在缩小,其中70%位于欧美的工业国家。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当然,如果有“收缩”,就会有“集聚”。一些城市流失的人口总是会流向其他城市,而且不会无缘无故地“蒸发”。那么人口聚集在哪里?

进入21世纪后,答案越来越清晰。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逐渐成熟、工业的不断集聚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同一地区的大小城市可以连成一片,形成城市群、都市圈、湾区等。这种“集中供热申报”的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它可以比以前的单个城市承载更多的人口,成为人口的主要聚集场所。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世界四大大湾区)

一个“受欢迎”的地方当然也是经济发展中最“繁荣”的地方,这种“繁荣”进一步成为吸引人口的“拉力”,而一个萧条的城市却赶走了一批批想寻找更好发展机会的人,在这种推拉之间,繁荣与萎缩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根据2000年至2012年的数据,世界上20%的地区属于不断缩小的城市(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国家缩小得更多,城市越缩小,分布图上的国家就越大)。萎缩城市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德国,然后是法国和英国,中国排名第五。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从2013年到2016年是什么阶段?

结果非常令人惊讶。现阶段,中国萎缩城市的数量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日本和南非。

然而,尽管中国城市收缩的规模相对较大,但收缩的程度相对较小。一个城市最多在十年内失去了8%的人口,不像底特律,它突然失去了60%以上的人口。

那些再次繁荣的城市做对了什么?

人类城市收缩的历史如此之长,以至于一些城市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另一些城市则通过成功的改造而重生。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城市收缩并不总是一件坏事,它可能意味着一个城市的新开始。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当一些研究人员在不断缩小的义乌做研究时,他们听到一些当地人说人少了,但他们认为城市更有秩序。

又如,自欧盟东扩以来,许多保加利亚人已经移民到欧洲的富裕国家,一些制造业城市也立即萎缩。然而,当你问当地居民他们的感受时,大多数人认为没什么。许多没有离开的保加利亚人已经开始旅行,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事实上,这符合经济理论的推论。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会导致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趋同”,即“收缩”和“集聚”会得到平衡。只要一个国家有人口的自由流动,就必然会有一些地方的人口外流,这实质上是一个国家内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当然,这不是让城市萎缩,而是要积极应对城市萎缩,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变追求量为质。

纵观全球城市发展,成功转型的例子并不多。总而言之,世界各国面对城市收缩只有三种方式:收缩城市、投资驱动和升级驱动。

其中,缩小一个城市意味着减少城市的面积,拆掉它的外围,把它改造成更多的公园和绿地,然后把人们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

俄亥俄州东北部的扬斯敦市采用了这一策略。位于美国工业带的扬斯敦利用焦炭和米沙比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然而,随着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转移,扬斯敦开始衰落。在20世纪70年代,它成为美国萎缩最快的城市,钢铁工业分崩离析。人口从1960年的167,000下降到2000年的82,000。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1960年至2000年间扬斯敦的总人口和人口增长率)

面对这样的困境,扬斯敦首先承认自己确实严重缩水,并在2005年发布的计划中明确表示,扬斯敦应该采取“聪明收缩”的策略,成为“小城市”:

将原有的工业水路改造成居民休闲娱乐的滨水区,将大量闲置的荒地更新改造成城市绿地;那些已经被污染或杂草丛生的“棕色土地”也将被生态恢复并改造成公园绿地;将城市分成几个邻里小组,并不时举办一些邻里研讨会,以改善邻里关系。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扬斯敦绿色空客房系统规划)

这样,扬斯敦的环境真的改善了,人们的舒适度也大大提高了。但问题是它对投资和商业没有吸引力,扬斯敦从未发展出像样的产业。最终,它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规划无法顺利实施。许多公园因为无法维护而关闭。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美国纽约尤蒂卡和英国利兹等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都面临着与扬斯敦相同的情况。他们只注重改善环境和缩小城市,却没有发展经济。

与扬斯敦相反,底特律,一个前重工业城市,面对城市的收缩,选择了“投资拉动”的策略。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底特律的目标是实现“再增长”。它认为如果人口减少,将不足以吸引它回来。它怎么能吸引它呢?

底特律已经规划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包括许多展览中心、体育馆、博物馆和商业办公楼。

有一段时间,这个城市很热闹,但是居民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商业环境也没有太大变化。相反,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后来的结果肯定是众所周知的:底特律在2013年宣布破产。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2000年前,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采用了与底特律相同的策略。在城市收缩后,它仍然采取了城市增长导向的规划和发展战略,这进一步导致人口减少和住房空占用率增加。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从下图可以看出,自1990年东德和西德合并以来,德国莱比锡经历了城市收缩,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然而,2000年后,人口开始奇迹般地缓慢增长。尽管它跌跌撞撞,但总体上还是在上升。那么2000年后莱比锡做了什么?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为1910年至2010年莱比锡的人口变化;单位:万人;(

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三条路:升级之路。

倒在谷底的莱比锡重新审视了自己,而不是政府的大规模公共投资,希望推动私人投资,重振城市战略,转而寻找自身优势。

莱比锡有什么优势?它有地理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如高速和机场,它是一个展览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贸易中心,许多故事可以从文化方面讲。例如,像巴赫和瓦格纳这样的音乐家就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因此,莱比锡政府将这座城市定位为贸易、展览和文化城市,并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大量补贴。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此外,莱比锡还积极改善内城居民的生活环境,盘活存量,开展绿化和教育,并将许多旧工厂改造成美术馆、电影院、博物馆等。,这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整体环境。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就这样,莱比锡周边制造业城镇的人们逐渐来到这里度假,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氛围。宝马、保时捷、德国邮政、亚马逊等企业也在这里设立了新工厂。对企业来说,莱比锡物流方便,举办展览方便,环境好。“新锐艺术中心”的城市标签也可以提升自身品牌的风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莱比锡的声望又回来了。

(图为2014年德国各地区人口增减情况。可以看出,莱比锡的人口已经显著增加)

德国的凯泽斯劳滕(Kaiserslautern),一个人口不到10万、面积不到14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已经成为德国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中心,德国工业4.0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一个大学城和足球城。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中国日益萎缩的城市应该怎么办?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城市发展本身具有路径依赖和惯性,这是非常微妙的,内外因素相互重叠,不确定性很强。成功的城市可以总结出10000个成功的理由,但是如果它们只是被复制到其他城市,它们就不一定会成功。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城市要想把数量的减少转化为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

首先,偏远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不断缩小的城市需要认识到,专业化发展农业、旅游业和资源产业也可以致富。

虽然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基本上都要经历工业化的过程,但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情况不一定如此,因为不同地区可以有经济分工。

让我们以美国为例。事实上,美国中部的许多州主要依靠三种资源:玉米、黄石公园和大峡谷以及铜矿,它们分别对应于农业、旅游业和资源产业。他们依赖的核心投入是土地、自然景观和矿产,所有这些都不是流动的。对于无法转移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变得富有?随着人口的减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会增加。情况也是如此。美国中部的许多人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许多中部各州人口稀少,但通过合理的规划,这里的人们是富裕的。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图中的橙色区域占据了美国经济的一半,但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每个地区都可以实现“均衡发展”。资料来源:明路的“伟大的国家和大城市”)

中国中西部许多地区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除了满足当地需求的产业外,许多萎缩的城市很难发展其他产业。如果盲目开发,只会吸引污染企业,但会破坏环境。最好是依靠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来发展。例如,新疆和宁夏的许多地方都有以当地地貌和人文环境为条件的影视城市,而贵州近年来发展了大数据产业。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当然,这需要政府更多的帮助,比如积极向社会推广“生态产品”。中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提供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的能力,但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高质量生态产品的能力却下降了。生态产品必须变得有价值,就像工业产品、农产品和服务产品一样,这样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才能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讲话中提到,2018年,中央政府共拨款721亿元,对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进行生态补偿,平均每个县超过1亿个。事实上,中央政府代表13亿人从生态区购买生态产品。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纽约90%的用水来自西北部的卡茨基尔-特拉华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每年向集水区域支付4000多万美元,用于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和建设污水处理厂,这确保了纽约的清洁用水问题。如果纽约不花这笔钱,它将花费60亿美元建造一座净水厂,这实际上是地区间生态价值的交换。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又如,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可以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甚至可以因地制宜地修建小型机场,吸引游客。

第二,结构性危机收缩城市和大城市周边收缩城市应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特色。

除了刚刚引进的德国莱比锡,中国还有很多城市刚刚找到自己的特色,不断进行反击。例如,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江苏昆山;张家港以产业优化和“以港兴市”为特色;浙江乌镇,特色文化品牌;郑州,它的特点是交通等。它们凸显了鲜明的城市特色,培育具有突出优势的产业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也是萎缩的城市摆脱消亡命运的法宝。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除了缩小城市规模,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实现转型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研究城市应对收缩的策略。

一方面,要了解中国城市收缩的基本情况,研究应对城市发展、增长和收缩的相应方法和技术,认识和尊重城市扩张和收缩的规律,遏制between/きだよ/,guide城市从无序扩张到“精明收缩”的扩张趋势,防止收缩导致的大规模资源错配。

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把握本地区人口流动形势,提倡合理精简,调整城市规划理念和管理职能,在人口流失和城市萎缩的情况下,将城市规划的重点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只有这样,有限的公共资源才能被投入到人口集中的主要城市地区,而不是被无谓地消耗在“摊大饼”的外围扩张中。

标题:中国有12%的城市在收缩 怎么办?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