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1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上海7月23日电:告别“厕所”和上海的“停留和改变”,增强人们的成就感
新华社记者郑浩天
早上起床倒厕所,或者排队去厕所;中午和晚上做饭,几户人家挤在一个狭窄的厨房里……狭窄的生活环境仍然让上海市中心的一些居民感到痛苦。目前,上海从改善居民卫生设施入手,将旧区改造模式从“拆迁待拆”升级为“待拆待拆”,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保护和继承了城市的历史风貌。
告别“倒马桶”的时代,改变旧面貌
陈敏欣和他92岁的岳母儿子一起住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陈敏欣说,老房子的墙皮一碰就掉了,房子的木头都烂了,设施也旧了,还有很多白蚁、蟑螂和老鼠。“几十年来,我们的‘梦想’一直是在家里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和洗脸池,现在终于实现了。”
李春阳位于上海虹口区,建于1921年至1936年。这是上海典型的老式石库门巷住宅,有两层三层的阁楼,住着1181人。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春阳居民一直过着共用厨房和卫生间的生活。房屋的老化也导致许多问题,如结构不稳定、火灾等。
上海市虹口区房管局旧城改造处处长孟涛表示,厨房、卫生间等卫生设施的改造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上海首个完成的里弄房屋内部整体保护试点项目,2016年春阳里弄改造正式启动后,居民彻底告别了“公共澡堂”、“厕所”的时代。
目前,上海市区的许多家庭使用手持厕所。据统计,该市共有33万户家庭缺乏卫生设施,其中15.8万户没有卫生设施。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永平说:“对于有保留价值的房屋,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厕所工程。例如,有些人在房间里有一个“一个正方形”的项目,并把厕所放在上面;其他人通过成套的翻新和扩建将厨房和浴室分开;有些需要就地拆除和重建;更重要的是,要用“抽户”的办法,即在七八户人家中进行两次重新安排。”
蜗牛壳做道场:旧城改造需要“刺绣时间”
“新装修的房子有十多平方米,阁楼空出了一个14平方米1.6米高的房间。我们夫妇住在一起;楼下有两间7平方米的房间,是为老人和他们的儿子设计的。”陈敏欣告诉记者。
“本次改造试点的12个单元共有46户,空最低生活用房为5.4平方米,最高为42平方米;由于住房类型多种多样,装修计划没有模板,设计师有必要走访和测量每一户家庭。”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师邢说,用“刺绣”来改变春天的阳光。
“一栋楼里住着五六户人家,设计的变化不是以米来衡量,而是以厘米来衡量。没有人会受苦。这真是一个“蜗牛壳里的道场”。既要保留居住功能,又要增加独立的厨房和浴室面积,让每个家庭都挤出空,还要兼顾居民利益的平衡,不能容忍任何错误。”孟涛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旧区改造方案中居民利益的均衡,设计方案已经修改了20多份草案。目前,试点项目中每户平均面积增加了3.5平方米,每户都有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在装修过程中,居民在国外租房,租金由政府承担。装修后,居民将搬回来。“居民不用花一分钱,春阳的所有改造费用都由市财政共同出资。”
黄永平透露,从李春阳模式转变的家庭数量预计今年将达到9000户。
从“拆、改、留”到“留、改、拆”:上海旧改革理念的更新
从“一个居住区、一个方案”到“一个一层、一个方案”,上海遵循“保留、改变、拆除”的方针,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多种模式并举”,努力寻找一条景观保护、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大规模住宅建设和住房保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新途径。
据报道,上海旧区和旧住宅的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大规模搬迁"和"大规模拆除"是主要任务,在新一轮中,"以拆除为主,同时改变"改为"以保留为主,同时改变和拆除"。上海的特色建筑,如小笼、石库门和老农堂,继承了城市记忆,是上海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些建筑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把以前的‘拆改留’转变为现在的‘留改拆’,是上海城市建设和更新思路的升级。应该留下的必须留下。作为“留和拆”工作的底线,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必须得到保护。”黄永平说,过去上海的旧改革模式是“拆留”,主要是拆。现在,上海正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开始保留城市文脉,把保护城市特色和优秀历史建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在停留,重在质量。”
据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上海旧区改造的目标是完成中心城区240万平方米二级以下旧建筑的改造。今年,上海计划搬迁50万平方米的二级以下旧建筑,惠及2.5万个家庭。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润发
标题:告别“拎马桶” 上海“留改拆”提升百姓获得感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