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3字,读完约5分钟
最后,我们有制度安排来解决退出市场实体的问题,促进低效和无效市场实体的退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明确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促进国有僵尸企业破产退出。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方案将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的退出渠道,降低市场主体的退出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破产制度的三大难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主体退出实践面临着市场主体退出率低、与市场主体规模和经济运行周期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同时,随着居民债务的快速增长,与自然人相关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该负责人指出,改革方案是一份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顶层设计的文件。改革方案通过三项关键措施促进破产制度的建立。
第一,完善破产法律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四项措施:完善企业破产制度,逐步推进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加强司法与行政的协调,加强司法能力和中介机构建设。
二是建立庭外重整和重整前制度。考虑到有效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维护企业的经营价值,降低重组成本,提高重组的灵活性,有必要建立庭外重组和重组前制度,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与法院程序的有效衔接。
第三,做好破产制度建设。改革方案建议完善司法和行政协调机制,明确政府部门的破产管理职能,以理顺市场主体退出过程中的司法和行政关系。同时,加强破产审判专业人员和破产管理人的能力建设,将为解决破产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困难提供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金融研究所所长龚育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出台的改革方案突破了企业破产法的限制,将破产对象扩大到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群众团体、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各种市场主体。,这将有助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同时,还将进行社会摸底,为下一步破产法的修订积累经验。”
拯救诚实但不幸的债务人
首次提出逐步推进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由于缺乏自然人破产制度,企业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力承担企业破产造成的债务负担,导致部分企业退出。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免责机制,也导致了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暴力收集、犯罪和自杀。
改革方案提出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重点解决企业破产引发的自然人连带责任保证债务问题;明确自然人因担保等原因承担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责任,依法可以合理免除的;逐步推进建立符合条件的自然人消费责任,依法合理免除责任,最终建立完善的个人破产制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个人破产制度为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的诚实守信的个人提供了债务重组的机会,促进了债务人在业务上继续创新,同时在没有人恶意逃避债务的情况下,对防范住宅行业债务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作用。
龚育行认为:“基于破产法的原则,个人破产制度必须具有惩罚逃废债务和破产保护的双向修复功能,打击与救助、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将诚实但不幸的债务人从债务泥淖中拯救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的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这一制度需要先立法后逐步推进,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在充分建立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推进个人破产立法。
“僵尸企业”加速退出
哪些企业将加速退出?
改革方案明确,以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特殊主体和特定领域的退出制度得到完善。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提出促进国有“僵尸企业”的破产和退出。对于符合破产等退出条件的国有企业,相关各方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其退出,防止形成“僵尸企业”。不允许违规提供政府补贴和贷款来维持“僵尸企业”的生存,有效解决国有“僵尸企业”不愿退出的问题。国有企业退出时,金融机构等债权人不得要求政府承担出资以外的偿债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改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指出,完善国有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对于推动处置“僵尸企业”、加快“三比一、一减一补”和深化供给方结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改革方案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问题金融机构退出过程中接管、重组、撤销和破产处理的程序和机制,探索建立金融机构依法自主退出机制和多层次退出路径。此外,要及时有效地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相关行业担保基金的作用,建立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明确风险处置的触发条件,制定风险退出计划。
李曙光认为,金融机构破产机制的建立不会损害市场信心,相反,它将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调整金融业结构,分散和规避金融业风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机制。
标题:该退就退 优胜劣汰(锐财经)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1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