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实习记者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常与金融机构打交道。根据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是人们获得金融服务和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中国人均银行账户数和持卡量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人均拥有7.6个银行账户和5.7张银行卡,分别比2014年底增长60%和50%。
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纠纷和各种问题变得非常普遍。
至于金融纠纷,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商品和服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理解其确切的内容和含义,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和服务的提供者,金融机构处于主导地位。
但另一方面,在诉讼和仲裁实践中,恰恰是金融机构作为原告或申请对消费者提起法律诉讼的人占了大多数,而违约方大多是消费者。尤其是在消费金融纠纷中,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都面临着许多尴尬和艰难的选择。
这些恰恰反映了金融纠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客观上要求金融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建立和完善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正确处理金融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的实现形式。 这对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获利意识,促进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努力提升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指导下,上海、广东、四川等23个省成立了192个纠纷调解组织,网上和网下调解金融纠纷4.1万起,纠纷金额达102亿元。通过三个部门的合作,多元化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将全面覆盖金融领域,金融消费者有望获得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纠纷解决渠道。这不仅有助于及时解决纠纷,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引发的金融风险,而且有助于降低纠纷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有助于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理解和信任,体现“金融为民”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随着金融业不断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将变得更加复杂,可以预见,未来的纠纷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就对调解人和金融消费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既具备金融法律业务知识,又具备较高的道德操守、调解技巧和沟通技巧的专业调解团队。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应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员专家库,有效提高纠纷处理水平。
标题:记者观察:化解金融纠纷 调解队伍建设当为先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