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4字,读完约5分钟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技术正在深刻改变银行用户的行为,同时也帮助银行培育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从而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更好地解决“三农”和“小微”信贷面临的长期痛点。
12月26日,在第253届银行保险业例行记者会上,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行长助理赵志红以“以敏捷、主动的综合风险管理支撑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生活”为主题,详细阐述了本行将借助金融技术构建敏捷、主动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从风险管理模式入手,创新服务方式,解决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帮助实体经济发展。
由于该综合风险管理模式带来的风险控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渤海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渤海银行2018年不良贷款率为1.84%,2019年上半年下降至1.82%,第三季度末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构建敏捷风险管理系统的持续迭代
据了解,渤海银行是业内第一家采用垂直独立风险管理模式的银行,这是我行在过去14年实现业务平稳发展和有效风险防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金融技术的迅速崛起改变了用户的行为,渤海银行在原有风险控制模式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和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构建了一套“敏捷、主动”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赵志红认为,所谓敏捷、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指将风险管理要求和规则融入整个业务流程,构建“自动、实时、准确、敏捷”的智能风险控制系统,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如渤海银行采用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并行的管理模式,在风险线下单独设立二级部门,为特定业务线服务。将原本分散在风险线不同部门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监控整合为一个部门,将风险审批、贷款审核、贷后监控三个环节有效衔接,提高了业务审批和贷款效率。
其中,科技手段在渤海银行敏捷风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据渤海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本行已经建立了基于身份验证、ocr、生物识别、数字签名等技术的客户身份识别系统;充分利用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人工智能、规则引擎等。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在线独立风险控制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基于bi工具的实时监控系统确保在线全自动信贷业务可以被看到、感觉到和管理。
在敏捷风险控制体系下,渤海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显著巩固。截至2019年9月末,本行不良贷款率为1.78%,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为93.96%,比年初下降了5.1个百分点。
赵志红认为,渤海银行“敏捷机制”的灵魂在于“持续迭代”,渤海银行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了“快速反应、主动管理”的综合风险文化,能够快速跟踪、探索和控制风险。
创新模式解决了农业、农村和小额信贷的痛点
农业、农村和小微地区一直是国家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然而,由于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小微地区缺乏信贷、信息和担保,许多金融机构受到阻碍。这两个领域长期以来都面临着融资困难、昂贵和缓慢的难题。
为此,渤海银行从风险管理模式入手,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贷前、贷中、贷后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营销、审批、预警和催收的端到端反馈机制,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据渤海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2019年9月,该行与吉林金空集团联合打造的“一亿农应用”正式上线,这是中国第一个集“单一农户个人贷款”、“涉农电子商务”、“资金保险代理”为一体的“三农”服务平台。
在具体程序上,渤海银行首先通过对合作伙伴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和融资需求,然后利用渤海银行成熟的大数据系统和风险控制模型,实现网上自动审批,让农户借款人在几分钟内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借款以及能够借款多少,不用出门就可以享受到信贷支持的便利和高效。
大数据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渤海银行推出了全行信用产品“税务业务贷款”,该产品以税务数据为基础,以企业工商登记信息、纳税申报信息、收款信息、业务数据、违法违规、信用评级等数百个数据字段为基础。在小微企业信用场景中,我们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将税务数据转化为信用数据,实现银税信息的即时在线共享,辅以企业数据和外部信息
据报道,渤海银行已与地方税务局签订了24个分支机构,其产品已在陕西、天津、河南、吉林、上海、河北、广东等地区推出。计划明年在所有33家分公司投入生产。
在创新模式下,渤海银行小额贷款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6月末,我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296亿元,较年初增长4.45%,其中单笔贷款不足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09亿元,增速为20%,比贷款平均增速高出约7个百分点。
(正文:周纯)
标题:利用金融科技打造敏捷风控体系 渤海银行不良率持续下降
地址:http://www.ao5g.com/adlxw/8219.html